论《红浮萍》中对雯的刻画

加拿大华人作家李彦老师所著的《红浮萍》这部作品,以女主人公‘平’为叙述者,以她的回忆为第一角度,较为完整地描述了母亲‘雯’艰苦而又磨难的一生。让读者们了解在过去的那个时代中,普通老百姓们所经历的社会以及生活上的劫难与悲哀。作者通过塑造了一个被时代所遗弃的‘革命牺牲品’及其经历,从而投射出在所谓的‘革命时期’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与在各方的沉重压力下所展现的人性。在作者的笔触下,我们看到了一位坚强、自尊却又可悲的女性角色,‘雯’。

说她坚强,是因为无论遭受了怎样不公的待遇,雯都能掩盖住内心深深的伤痛,抬起头来直面这些磨难。天性促使她不愿甘于人下,而坚强的品质总能让我们看到她在为将来的安稳生活不断打拼与力,无论这些付出是不是值得的。作者描写雯为了能够摆脱‘右派’的枷锁,上山下乡进行劳动改造,在众人的冷眼旁观下,奔波于田垄间,只为能让组织看到自己对国家的忠诚,恢复名誉,不再遭受无理的谩骂与指责,不再畏畏缩缩地生活。

说她自尊,是因为在这样的一个浩劫的时代,她不曾改变对自身的态度,在嘲讽和辛苦的劳动中没有退化成庸俗的农村妇女,而是一直坚信有知识的女性才是佼佼者,并不断朝这个方向前进,人们的不屑一顾更使她充满了动力。她的自尊不允许她跌倒在社会施加的恶意之下,二十几年的奋斗,都是尊严的驱使才得以维持下去。

说她悲哀,则是因为在持续的压迫中,雯的内心出现了扭曲,崇敬组织,爱戴组织,组织的指令是至高无上的,组织从不出错,有错的从来都是自己。这样的思想牢牢扎根于她的头脑中,一辈子都不曾忘记。不质疑,不违抗,把带给她深重灾难的组织看的比生命还重。说到底,这其实也是当时绝大部分人的可悲思想,人人都成了没有思想不会思考的怪物,只有生理上的渴求,心理层面上却苍白贫乏。

无数次地升起希望,又无数次地被打破,这样巨大的落差感给心灵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痕。似乎,她还把这些苦痛的源头归咎到自己的女儿身上。还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在雯的一生中,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她前后被三个男人抛弃。雯再怎么刚烈要强,她总归是位情感细腻的女子,一次又一次的感情背叛也是导致她最终心灰意冷的缘由之一。

十年浩劫,促使着人性的异化,人心的淡漠。尽管如此,作者笔下的雯仍然是值得我们尊敬的那位,坚强、自尊却又可悲的女子。相信若是在不一样的时代,她肯定会有一个美满的结局。(文/何思迪)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