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你的简历

“中国人的简历都一样!”这句话出自接触过大量来自中国求职者的西人公司主管人事之口,仔细对比确实如此。这个“一样”倒不是指抄袭,或者出色得不分仲伯,而是未观其“历”已知其言,毫无特点。每个求职者都在努力尝试呈现自己最悦目的一面,然而出现在别人面前的,多数摆脱不了文化和背景的局限,千人一面,味同嚼蜡。

简历先行,过得了这关才到英语关、技术关。能否获得一份工作,以上三个方面也仅仅是全部因素的一部分,引荐人的力度,竞争对手的强弱,主管的偏好,还有其它的偶然因素,最终才造就出一个幸运儿。但简历关不过,永远等不到电话,无从积累面试经验,其它的有利因素也就被彻底埋没了。

有个性的人方能出彩,同样有个性的敲门砖–简历才能让你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凝固主审者的挑剔眼光,粘住其随随便便的手指,一步步拉近双方的距离,最终引导其为你服务。索然无味的简历,共同的特点为仿照标准格式,罗列一长串与申请职位有关的或无关的工作职责,加上流水账式的经历,凑够篇幅就打住。对於一个具体职位,大部分的申请者应该都是够资格的,审阅者一般不会花时间去抠字眼,刻意分出彼此的优劣。能让其动心的,一是与公司要求的贴近程度,二就是个性了。

下面谈谈如何体现你的个性,打造一个独特面孔:

一)量化职责。阿拉伯数字在其他场合可能是枯燥的,但镶于简历中绝对是引人注目的。忽略收集以前工作中的数量概念非常可惜,但移民到北美,完全可以大胆估算价值(当然以加元折算),并将其“据为己有”(自己承担的份额)。典型的如参与多少万吨、万元的项目,在多少年内获利多少;技术上从多低的起点达到多高的水平;产量从甲到乙提高多少;曾经领导过多少部门多少人等等。量化工作经历的另一个好处是面试时容易把话题转移到它上面,让你侃侃而谈熟悉的内容,准备工作也更有针对性,避免被太多的随意性发问所难倒。

二)经验有“度”。这也是量化的另一个重点。北美的工作负荷相对稳定一致,每周5天,每天8个小时,不必太拼命,也不可能闲着,经验可以按年计,於是处处见“多年工作经验 ”的要求。来自另一国度职业分工不清晰,负荷参差的人们,往往懒得理会雇佣双方在这一点上的认识差异,要不照填自己的实际年份,要不就干脆不提。当面试官发现一个Over-qualified的求职者其实还这不足那不足的时候,怀疑其能力就顺理成章了。最好的办法还是请教在加工作过,有经验的同行,了解高中低职位对应的年份和能力要求,调整自己的过去,不要相差太远。

三)投其所“好”。常见有人用一“通书”去对付各式各样职位,甚至连应用的头衔都懒得改成一致的例子,实在说不过去。有备无患的办法就是准备好几个完整版本的简历,对应你可能去申请的不同职位,有需要时略加修改就可以了。这是无个性的最佳个性。

四)名词重于动词。现在往数据库中索电子版简历用的关键词几乎全是名词,挑中谁就看中签的个数了。故此只要将你懂的或不怎麽懂的技术堆积在一起,萎缩看起来重要且值得骄傲的动词也无妨。证书丶执照和学位的全称和简称却省不得。熟习这门课能让你看起来更Professional。

五)外观留美感。拼写错误的红线绿线万万要不得,不拘泥於样板式的简历吸引视线,这点就无规可循了,借鉴幻灯片的效果是个不错选择,花点钱请“枪手”设计外观也值得。(文/黄春晖,步步高职业介绍总裁)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