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漫谈(上)

世界上主要的宗教分为一神教和多神教。一神教主要有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巴哈伊教(即大同教)等。多神教主要有印度教、佛教、道教和其他一些原始宗教等。犹太教的创立者是亚伯拉罕,他是犹太人的族长,为了一神教的信仰,带领犹太人从两河流域到达古迦南地即今天的以色列,开始了创业和发展。基督教是从犹太教分化出来的宗教,其创立者是木匠出身的耶稣,其神学理论奠基人是保罗,其第一个教会组织者是彼得。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佛教的创立者是古净饭王子悉达多(即释迦牟尼)。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其创立者是老子。除了犹太教不向外邦人传教外,世界其它主要宗教都有向外传教倾向。由于这种传教倾向,这些宗教经历了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

在各宗教自身发展过程中,多数宗教也都经历了由宗教改革带来的由贵族精英化走向平民化大众化的过程。例如,由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领导的宗教改革使新教从天主教分化出来,天主教自身也因此而平民化和大众化,普通信众和教皇、主教和神父一样可以阅读和拥有圣经而不是以前只能由教会上层神职人员解释和宣讲圣经,另外,任何信徒通过自己祷告可与上帝沟通,教会神权遭到削弱。这有些类似于佛教从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的转变,即由“因缘成佛”到“因悟成佛”和“普度众生”。

1. 对无限性的追求
人是一种动物,但又不同于普通的动物。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人的思考能力远远高于普通动物,而且,人的想象力远远超越人自身的认知力,也就是说,人的认识能力有限而人的想象能力无限。人对世界的认识有限,但人对宇宙的想象无限。这是一种矛盾一种困惑。人对无限性好奇但又无能为力。宗教就可以缓解这种困惑,认识之外的无限就是至高无上的上帝。上帝代表未知而且永远未知的世界,祂主宰着一切。有限的人和无限的上帝相比永远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人只能有限地去了解认识自然规律但永远不能创造产生自然规律,人只能遵循自然规律而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以人的有限知识和能力,对宇宙无限性的证明是徒劳的,对上帝存在和不存在的证明也是徒劳的。人如果能证明上帝的存在就会人人信仰宗教,人如果能证明上帝的不存在就没有人有宗教信仰。人总是有追求的,对无限性的精神追求体现为宗教的追求,对无限性的物质追求则体现为对无穷财富和对无上权力等的世俗追求。

2. 对永恒性的追求
时间是单向的和一维的。无限性在时间上的体现就是永恒性。在时间上,人对永恒性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帝王们准帝王们都希望“万寿无疆”,政权和王朝都希望“千秋万代永不变色”,普通人们也留恋这个世界希望长寿等等,这都是对永恒性的渴望。如果不能永恒,就是一大遗憾。这种对永恒的追求就转为对宗教的信仰。体现在基督教就是在未来的天堂获得永生;在佛教里就是涅磐成佛,超脱生死轮回,在西方极乐世界不生不死;在道教就是得道成仙长生不老。

3. 对公义性的追求
人还有一种天性,就是渴望公义和公平。但遗憾的是现实世界是一个不公平缺公义的世界。于是人们对公平和公义的渴望就在宗教那里才能得到最终实现。这就是上帝的终极审判和佛教道教的“因果报应”,现实的不公平和不公义最终都将获得解决,这对人的心灵是最大的安慰。所有宗教都不满意这个不公平不公义的现实世界。基督教认为世界的罪恶来自人背离上帝的“原罪”,只有接受耶稣,回归上帝,才能“因信称义”,获得救赎。佛教道教则认为现实世界的罪恶来源于人的贪欲,欲望是罪恶之源,所以主张“灭欲”,即“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清心寡欲,参禅悟道”。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