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智库热能发挥效用吗

政改方案将于6月中提交立法会表决,民意调查显示支持及反对声音各半,泛民议员以捆绑式反对方案,政改的通过仍未见半点曙光。但是,我们可以预见,无论政改获得通过与否,香港政坛都会争议不休。近来香港出现智库热,似乎是反映有厌倦谩骂式的政治争论,要走向具理性的议论。

香港主权回归快要十八周年,可惜港人的人心仍未归向。特首梁振英的白发愈来愈多,不难想象这反映了其管治香港的艰涩。怎么香港主权回归后,管治香港变成如此难巨?英国政府于九七年之前管治香港有何独门秘方?

香港岭南大学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广博士多年前到英国深入查看管治香港档案,后撰《管治香港–英国解密档案的启示》一书,揭示了英国政府非常重视殖民地的基础研究,力求认识当地基本情况,掌握可信赖的科学知识,以供决策和制定管治策略之用。

换句话说,英国具备管治香港的大脑,但九七后港府未能对本港政经及社会状况进行有效研究,导致政策错配,民情汹涌。智库热先是前特首董建华于去年11月成立团结香港基金,打开序幕。该智库旨在为香港提出中长期发展策略。与别不同的是,该智库除了做研究,还致力“倡议、推动”,游说不同领域,力求港府政策配合实施,以促进香港长远及整体发展。不少港人认为,董建华备受尊敬,人脉广泛,由他牵头的智库,资源丰富,寄予厚望。

董的智库打开了倡议之风。被视为建制派开明者的立法会主席曾钰成近来也宣布要办智库。他的智库别有特色,除了做智库的研究工作,也进行倡议活动,还会向特首候选人提供写政纲和与选举相关的文宣工作。他强调,其构思不是由智库去挑选候选人,而是若有候选人认同其政策理念,可以主动联络他,会为候选人设计政纲。

两个月前,公民党立法会议员汤家骅宣布筹组”中间民主派”的智库,为香港民主政制吸纳中间派支持。他认为,议员在电视辩论只会令政改由严肃问题变成口舌之争,是幼稚兼无稽。

基于香港竞争力趋向下降,半年前并发生占中运动,香港一些智库也在渐渐产生变化。由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任理事会主席的汇贤智库,正在发力。上月起展开一项长远竞争力的大型研究,由岭南大学经济系何泺生教授牵头,料于明年中完成。天大研究所原先策划为内地政治及外交政策出谋献计,但已改变策略,非常重视香港的政策分析。

面对更多智库关切香港方方面面的发展,致力基层服务的小区组织协会主任何喜华认为,智库会提出政策建议,是一好事。”我们可以从中知道智库的想法,了解其利用的数据是否恰当,如何推论成为政策。如有关建议不恰当,市民可以作出响应。”他说,智库在制定政策之前,可与不同社群沟通,厘定研究范围,对症下药,从而制定合适政策。

尽管香港出现了这阵子智库热,但并不是很多市民认识甚么是智库,有的以为是数据库罢了。其实,值得注意的是,智库必须讲求独立性,其研究成果才具权威,取得公信力;否则,智库花了人力物力,最后只是纸上文章,不受注目,徒劳无功。事实上,目前香港的智库有聚焦环保的、有受政党操控的、或是时政专家的组织、有的是商界所捐助的……可见,现存的智库都显得稚嫩或欠全面性。

李彭广博士认为,如果智库具政治倾向的话,则容易被指为欠缺中肯。智库必须具备一队高学术水平的博士级研究员,作不偏不倚、详尽而系统的分析,而不是由几名研究助理综合资料而撰写成文。“新加坡有智库可每年花上亿港元的,聘请博士后团队进行政策研究,相当认真,并获政府所重视参照。”李彭广说。

香港的竞争力在亚洲之中,正面临新加坡及内地城市的威胁,现在香港为应付当前政改及未来政经而纷纷成立智库,但似乎并没有显示其严正考虑过必须具备权威及独立性。香港智库如何摆脱政治性?

智库能否摆脱商界捐献者的干扰而奉行独立政策建议?美国一些著名的智库能影响到政府施政,那里也是孕育政治人才的地方。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经济分析人才众多,但是政策分析人才稀少,须要耐心培育人才。即使香港智库能具备独立性,其政策分析要发展成有深度、具操作性,又令人信服的,恐怕要等上最少五至七年。(来源: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