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說(1197):文化差異的一些有趣例子

今天收到一個視頻。一個看來不像華人的少女,問她身邊一個華人青年同伴:你父母是否每天都擁抱你,親吻你,說我愛你!那男孩非常爽快地這樣回答:沒有,他們只給我零用錢。

以上雖然只是一則笑話,但指出了中西文化的差異:不同族裔的父母對子女表達愛心的方式就完全不同。西方人著重形式,不會吝嗇藉著身體語言來表達,毫不介意肌膚的接觸;中國人則著重實惠的效應,知道孩子需要零用錢,就隨手將身邊的所有拿出來給他們,希望他們能夠快快樂樂地過一天。

在筆者的年代,很多人都沒有和父母親親密密地擁抱過的經驗,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表現得很含蓄。但由於受到西方電影的影響,和父母擁抱早已成為習慣,在很多場合都會出現。不過兩代之間交流時出現的「甜言蜜語」,中國人仍遠遠落後於洋人的水平!

時移世易,中西文化的差異似乎縮短了一些,其實也不盡然。有些美國人很喜歡以名字來稱呼他們的父母,表示親切。中國人就沒有這種習慣,因為這樣做是對父母不尊重。除此之外,對著父母的兄弟姊妹,自己的老師及上司,美國人也經常以名字來稱呼。他們之間的關係因此變得模糊不清。中國人就不會患上這些毛病,不同人的身分可以區別得一清二楚,很少混淆。

西方人需要孩子做家務時,喜歡以金錢作為酬勞,論功行賞。中國人就會這樣對孩子說:這個家屬於我,同時也屬於你,是我們共同擁有的,幹家務是每個人的責任。中國人盡量培養孩子對家庭的歸屬感,很少以金錢去誘發孩子投入家務的工作。

子女成年了,西方人會急不及待鼓勵孩子出去創天下,認為他們在離開家庭之後才會建立自立的信心,這是漫長人生重要的第一步。華人父母則希望子女能夠留在他們身邊,時間愈長愈好,減少了在外闖禍的機會,避免他們鍛羽而歸,自信心受創。身為後輩的又有什麼想法呢?現下的年青人,不論膚色為何,都很有主見,不會受到父母的影響或支配,羽翼漸豐,就遠走高飛。這個趨勢在近幾年有所改變,因為房價不斷上漲,年輕人負擔不起租金,被迫推遲了離巢的大計,改變初衷,是始料不及的結果。

在嫁娶方面,東西文化也有很大分別。十幾年前筆者參加過一次婚禮,新娘是日裔美籍的後代,新郎是義大利裔美籍的後代,都是來自中產家庭。婚禮舉辦得非常隆重,大部分程節都是由女家安排的,費用似乎也都是由女家付出的。新娘年青美麗又有學問,絕對不是「剩女」之流,是標準的「搶手貨」!新郎迎得美人歸,猶如天賜的禮物。奇哉!但如果新郎是來自中國人的家庭,他們一定不會讓女家獨自奪美,會爭取主辦權,花盡家財也認為物有所值!

如何辦理喪事?中西習慣也有很大分别。中國人的喪禮一般都比較嚴肅,著重紀念逝者的生平事蹟。西方人的喪禮一般比較輕鬆,由家人及親朋好友回顧死者生前的事蹟,例如性格,愛好,生活上的趣聞,氣氛上較為歡樂。中國人喜歡風光大葬,認為是對死者最高的敬禮。聽聞中國大陸有些地方仍會僱用專業的「哭喪婦」,由她們放聲大哭,增加喪禮的悲傷氣氛。西方人的喪禮比較低調,除非死者是個大人物,才值得大吹大擂。

交通發達,電子通訊普及,似乎將這個世界的距離縮短了,但文化的差異仍然到處存在,驅之不去,沒有受到科技的發展及時間的沖洗而走向一體化。以上所舉只是常見的例子而已,人類的文明及生活習慣何止於此。(2023/9/27)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