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道歉的日本

走過日本侵華苦頭的老一輩人,對其惡行仍是記憶猶新、恨在心頭的。日本至今是死不認錯,東京且選了個一心一意維護大日本精神的鐵桿分子石原慎太郎當市長。防衛廳政務次官西村真悟還揚言日本應該擁有核武器,真箇語出驚人。中國循例由外交部發言人聲明「希望日本政府繼續恪守無核三原則政策,以實際行動取信於國際社會」云云。想來不外對牛彈琴而已。

戰爭發動者固然侵略成性,但日本人的侵略性卻來自多種根源,故被稱為「菊花與劍」的民族。即具有普遍對美感的崇拜,喜愛代表薄命的櫻花和對菊花的栽植。對劍和武士的極度尊崇等等。其民族性又包括了好戰、黷武、傲慢、倔強、勇猛。另一方面,有時亦尚禮。

東瀛民族世代皆有種惶惶不可終日的危機感。在江戶時代流行的一首民謠「荒城之月」,就充滿一種如泣如訴、幽悒悽迷的東方式傷感情調。歌詞:「歲月如流春已去,消失花叢裹。荒城繁華今何在,歡聲沉寂。悠悠往事如雲煙,朦朧月色裹。逝水流光逐飛鳥,明月照高天。月色茫茫城影暗,無語對愁眠……」無以倫比的幻滅感,如櫻花之璀璨一時,旋即凋萎,的確令人哀慟。

目下的人動輒去吃日本料理,而過去的日人窮而節儉,即使住海邊的人,也是以幾條小鯛魚煮成一碗,每頓以魚汁澆紅薯葉、少許米混煮的飯來吃。江戶(今之東京)食店每五錢銀子一塊壽司,已是一戶普通人家一個月的費用,除非官宦富戶才吃得起。 資源缺乏,四面環海,形成狹隘自卑,另外又狂妄自大的民族性,於是一方面希望往外擴張,一方面極希望得到世人的認同和尊重。看到當年不少列強之國靠艦隊、武力征服他國,贏得成功,受到弱者的敬畏,因此矢志獲得同樣地位。但是,由於資源貧乏、技術拙劣,只得採取比西方大國更非人更毒辣的手法,強行侵略、攻佔他國。遇到強烈抵抗時,即獸性發作,如製造舉世震驚的南京大屠殺。當然作惡者亦自斃。最後以一敗塗地告終,惡有惡報。

侵略只是獲取名譽和他方資源、國土的可鄙手段,惜乎世上沒有「心想事成」必勝法。不過,日人的血腥殘暴固使人痛恨,但另一方面,其民族性中的堅忍、服從、團結和好學精神,又在在令人不得不佩服。如其在戰爭廢墟中迅速重建家園。經濟衰退中有秩序的共渡時艱。肯虛心學習他人優點的靈活性等。

例如在一八六二年,一個叫李查生的英國佬在橫濱被殺,當時橫濱是拒外攘夷重地,橫濱武士如中式義和團,是被人認為最傲慢、最好動武的。英方派了一支遠征軍砲轟鹿兒島,德川家康時代模仿葡萄牙製造的火砲不堪一擊,無法抵禦而潰敗。但日人看到敵人的強大,反倒非常敬服,一邊派人求和,一邊虛心派人參觀英軍的巨艦和大砲,提出要學習。在橫濱開設西式學校,專門教授西方學術和戰術奧秘。

厲害吧,那管是盲目模仿、抄襲、複印,總之取其精華壯大自己再說。壯大以後,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正如孫子兵法道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所以在總結歷史的同時,我們非要清楚對方的種種不可,且要小心軍國主義的復活。(文/馮湘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