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要只问金钱回报

香港经济物质富裕,但人们并不快乐。2016年刚公布的联合国报告显示,香港人的快乐程度排第75位,与非洲贫穷国家索马里(第76位)相近。然而,据(2014年世界银行)数据显示,香港人均本地居民收入于全球排行第八位,可算丰衣足食,香港的快乐程度却是极低。

香港快乐程度,差过利比亚
亚洲四小龙之中,香港的快乐程度亦是最低 (第75位),差过新加坡(第22位)、台湾(第35位)和南韩(第58位)。香港甚至比政治动荡的利比亚(第67位)还低,相比中国(第83位)仅高几位。

港人不快乐,与工作压力大,具莫大关系。港人勤劳加班,闻名于世。去年底调查显示,以每天8小时工作为界,全球约19%人平均每周加班2至4小时,其中香港打工仔超时是亚洲区最长,有2成人每周要加班4至6小时,比较内地、日本、韩国及新加坡为多。港人一周内5天加班,比率高于全球平均值。再看,有31%每周加班逾8小时(每周工作多一天),14%更要每周加班逾15小时(如同一周内七天都工作)。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调查(2013)显示,九成半港人出现亚健康征状:头晕头痛、难以集中精神、持续感到疲倦等情况,与人们长期工作压力相关。

近年信息科技急速发展,加上商业激烈的竞争,已令香港打工仔怨声载道。笔者朋友圈不乏职场困惑:律师为了替客户融资,彻夜不眠,想增聘人手,但专才缺乏;一旦加聘,又担心生意逆转;老师除了教书,还要处理行政、督导、课外活动,责任过大,有升职机会,宁可错过;公关搞活动不停手,没法照顾孩子,只有辞职。在香港,做兼职,分分钟变全职;做全职,也分分钟变兼职,因为同事被裁掉,变成一身兼做两职。被裁的伤心,不被裁的伤身。

长期超时工作,难以与家人相聚,难言幸福。没有时间去做运动,健康自然差劲。在香港每十七名女性便有一患有乳癌。美国曾有研究发现,乳癌患者中不乏老师、医生或护士等专业女性,估计与工作压力较大有关。我的女朋友圈子,至少有三人患有乳癌。在香港打工,要神通广大,手快脚快,与时间竞赛。动作慢一点,难以辨解,很容易被评为能力低、无效率。

香港应借镜外国经验
香港政府以发展经济为重心,商界以盈利极大化,学界以论文先行….. 但对社会、文化的作用,不太重视。联合国报告显示,首5名快乐程度高的是北欧国家,依次是丹麦、瑞士、冰岛、挪威及芬兰,加拿大排行第六。这些地方的国民开心快活,无论政府、商界及社会支持,都施以助力。香港人活在市场主导的经济,须要自力更生,一旦成为弱势,容易陷入无助感。近期香港出现较多的讨论,如何令港人活得更幸福呢?

一、港府方面,在制定时策时,不能忽视民生的社会价值。据一份名为“社会创新、惠泽香港”研究报告指出,港府施政不应只以国民生产总值为目标,而是须增加非物质性指标。除了改善政府管治质素,施政还要提升市民幸福元素、工作、居住环境、社交关系、个人财政、教育及自然环境等。该报告建议,香港应学习英国经验,重视社会效益评估的作用,政府可考虑设立多间跨社会范畴的部门,与本地大学或专业团体合作设立,吸引不同的专家和学者一起为公共政策进行深入的社会效益评估,并将之量化价值。政府资源应有效运用,而不是花了资源,做了事情,只有产出,却没有真正令市民得到幸福。举例说,政府拨款给长者医疗券,但不一定受到应用。

二、商界企业应注重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即重视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而不只是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即企业社会责任)。港交所最新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提交ESG实践情况,否则须在年报作出解释。换句话说,上市公司要加强对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效益,且增加透明度,使其可持续性成长,取得投资者的信任,并获得良好的公司声誉。

三、社企的社会效益应更受政府及商界重视。现时港府的采购政策,常被批评为价低者得。香港社企发展尚为稚嫩,难以跟商界在价格上取得竞争。英国、加拿大都容许在采购过程中考虑社会价值元素,香港不妨参照,以提升港人创意以及弱势社群的幸福感。其实,社企能提出创新方法,可为弱势社群取得社会效益;社企一旦发展缓滞,甚为可惜。事实上,商业机构与社企应多加共同合作,前者提供资本与项目,除了赚钱之外,可提升公共形象;后者发挥创意,且扶助弱势。故此,社商合作,相得益彰,达到互助共融的效果。

四、院校应加强其对社会及文化影响力。目前香港高校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水平,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考虑对各间大学的研究拨款时,取决于学术论文的数量及其在国际期刊出的数量。然而,英国已开始着重学术以外的影响力,难得的是,自2014年起的“卓越研究框架”(REF),除了加入研究成果的经济产出,还着意其对社会及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力,反映了英国学界开始重视民生的作用,而不只埋在象牙塔里。香港学界则不时被批评,教授只顾埋首写论文,为院校争取拨款,却忽视为社会创造民生效益。

香港青年追求公义与幸福
香港经历上一代人的努力,时下青年人足衣饱吃,追求公义与生活幸福。在经济富裕的香港,不应继续只追求金钱上回报,而是致力为市民寻求幸福。政府施政强调经济发展,青年则讲究公义,官民易陷矛盾。香港社企发展萌芽,对扶助弱势具深远作用,政府与商界应加深认知与协作,令更多香港市民生活得快乐、幸福。

香港人的快乐程度,恰似经济贫困的索马里,苦过政治动荡的利比亚,无论港府与社会各界都应该进行反思。(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