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下调经济增速目标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表示,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为6.5%至7.0%。这一增长目标表明政府正视经济放缓的现状,但实现这个目标仍然难度很大。这是近20年来中国政府首次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一个区间,此举使政府在计划执行方面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之下,实现预先设定的任务(无论实际形势如何变化)依然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

上述目标低于去年7.0%左右的增长目标。去年实际经济增长6.9%,为25年来最低水平。在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正进行结构性改革且全球经济疲软之际,中国政府下调增速目标符合普遍预期。同时,中国政府也为“十三五”设定了增长目标。李克强表示,2016至2020年未来五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目标保持在6.5%以上。十二五期间这一增长目标为7%。

李克强周六在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式上做政府年度工作报告时,提到了经济增长面临的阻力因素,例如经济增速更低,全球需求疲弱,大宗商品价格深度下跌,地缘政治风险增大等。他表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他还表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物质基础雄厚,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

周六公布的较低的总体经济增长目标并不令人意外,因为从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其他高层官员近几个月都对此有所提及。但这个较低的目标显示出,在中国经济的增速下降不断加快之际,政府继续将稳增长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

政府承诺继续调整经济结构,向消费和服务拉动型经济转型,试图减少数十年来对投资和制造业的依赖。但政府也提出了继续通过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承诺今年投资人民币8,000亿元用于铁路建设,投资人民币1.65万亿元用于公路建设。

2016年全国预算赤字目标为人民币2.18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约为3%,高于2015年的2.3%。中国政府还宣布,计划今年把国防支出增加7.6%。这是六年来最低的国防增幅目标,但仍然高于总体预算增幅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这表明军事支出是政府优先考虑的内容。

报告没有就对外贸易设置具体目标,这和过去几年有所不同,反映出全球需求下降,以及出口作为经济增长推动因素的重要程度减弱。中国政府去年的进出口增长目标为6%。

此外,根据李克强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政府今年将把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升幅控制在3%左右。这一目标和去年设定的目标一致。随着经济下行,2015年中国通胀率持续回落,全年CPI仅升1.4%,低于2014年2.0%的升幅。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把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幅目标设定在13%左右。去年的目标为12%左右。2015年末M2实际增长13.3%,高于年初目标,显示央行意欲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中国政府计划今年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

对于困扰中国很多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李克强说,中国将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地应对僵尸企业问题。李克强还称,今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1,000万以上,持平于去年的目标。去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1,312万人。同时,2016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将在4.5%以内,和去年目标一样,而去年实际失业率为4.05%。

人民币汇率机制方面,李克强表示,将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李克强同时表示,今年5月1日起将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政府将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定在10.5%,低于去年目标15%,去年实际增幅为10%。

中国政府称,若要实现2020年人均收入较2010年增长一倍的目标,则到2020年以前年均经济增长率须达到6.5%的水平。然而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政府不允许背负沉重债务负担的企业破产,且不进行其他艰难的改革,则这一增速目标可能很难实现。经济学家称,一个关键的两难问题是,大力改革能够使经济在长期中更加稳健,但可能会在短期内导致失业人数增多、经济产出下滑、社会不稳定的问题。

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中国计划未来几年缩减钢铁行业就业人数,并将过剩产能削减10%。但经济学家质疑这一计划是否过于保守,因为钢铁行业的数据显示,当前过剩产能率约为30%。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斯雷特(Adam Slater)分析说,他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结构改革的深度和激进程度、以及执行速度。

面对生产率增速减缓、房地产市场不振和经济逐渐走向成熟之后带来的多种下行压力,中国希望依靠新的增长点来提振经济,例如放松政府监管,鼓励创新和发展城市集群等等。李克强称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

迄今为止,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能弥补中国经济面临的多重下行压力,引发外界担忧中国是否会推迟改革,转而用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刺激来实现2020年的发展目标。瑞穗证券亚洲有限公司(Mizuho Securities Asia Limited)的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人们感到担忧是因为,在实施刺激措施的同时整合产能,这本身就很难做到;瑞穗认为决策者的重心已经转向了经济增长。

多年来中国一直能够实现增长目标。但随着一些经济问题恶化、人口出现老龄化以及整体经济趋于成熟,近年来中国经济“达标”的挑战在加大。一些国际多边机构已在非正式场合敦促中国取消经济增长目标,采用不那么正式的基准指标,目前为止中国政府没有接受这一建议。(转载自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