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老炮儿》追忆人性和规矩

2016年初,最热门的电影就数《老炮儿》。月初有朋友邀约一起观看,使我们这群对中国电影久违的人,又过了一把瘾。一开始就被电影里突出北京方言所吸引。再接着,就是印象深刻的六爷老炮的“规矩”了。在北京话中,“老炮儿”是指提笼遛鸟、无所事事的老混混儿。而电影《老炮儿》里的“老炮儿”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它是指有情有义,有担当,有血性,有底线,坚守尊严不可践踏的老江湖。这些老炮儿代表了当下有些不合时宜的一类人,但这些人身上,有着对人性固执的追求。

电影描述了曾经风光四九城的老炮-六爷,不适应社会巨变,蛰伏于胡同深处,过着遛鸟、管闲事、无聊的日子。某日,六爷和儿子晓波这两父子间产生巨大情感冲突,导致小炮儿负气离家出走,不想遭遇暗算,晓波被新崛起一代的“小爷”小飞非法拘禁。为了解救儿子,并偿还当年对儿子的愧疚之情,六爷重出江湖。六爷想用自己的规矩,试图摆平事件。电影中六爷的“规矩” 犹如密集的鼓点,在重要情节里频频出现:对乞讨女孩的善意施舍、对跳楼围观群众的忿忿谴责,再到和小飞的数次交锋。六爷心里面的那杆仁义的秤,一直都四平八稳地摆在那里。似乎是,平了,他才稳,才算活得踏实……

然而六爷老炮是无奈的,他没有钱,没有职业,没有关系,没有年轻。他让我们赤裸裸的看到他的无助和无可奈何。可是就这么一个角色,又怎么会有如何的魅力影响着我们,感动着,甚至是震撼着我们呢? 六爷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精神支柱,就是能支撑起他的江湖“规矩”,就是老江湖的重规矩和感情。老炮已不在是一种的称呼,而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和不应该丢掉的精神。六爷就是就是拥有“老江湖”生活模式的人,讲义气,有尊严,肯担当,两肋插刀的胡同串子。

这本书只花了管虎三个月时间,按照他的说法,“写作的初衷是想写新北京,因为今天的北京异化程度已经超过世界上好多国家了,已经把文化磨灭了,还把人变得很扭曲。”管虎算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第六代导演的作品特点是以电影为媒介来考察当代都市普通/边缘人的生活状态,表达在历史转型时期的迷茫、困惑和无所适从。 在镜头下这些人的经历被真实地记录下来,电影表达出出于禁忌而“不可言说”的社会现实。 这些导演有着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真诚。老炮儿,就是这种边缘人的一个代表吧。

曾经,第六代导演的作品常常在票房上摔跤,但他们坚定的相信电影理想其实距离百姓并不遥远,只是还需要时间和沟通,再做些努力。如今,我们看到通过管虎和冯导们的努力,电影理想和百姓,两者已经走进彼此。

据初步统计,截至1月25日,《老炮儿》票房累计8.9亿元。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也表示《老炮儿》这样商业元素与挑战精神兼具的电影则是可遇不可求的。上个月,冯小刚因在《老炮儿》中的精彩表现斩获第52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管虎说:“六爷这样的人物一定是真的,演不出来。考虑再三,把剧本给冯小刚,小刚非常喜欢这个剧本,然后就这么合作了。小刚导演毕竟不是六爷,但他骨子里和六爷有相通的地方,用他的话说,和这个角色有缘分。”

也许,管虎和冯爷都看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不光是把文化磨灭了,还把人性变得很扭曲。电影“老炮儿’想要表达的就是对那种有情有义,有担当,有血性,有底线,尊严不可践踏,对那些不合时宜的边缘人的留念和追忆,对规矩的呼唤,对人性的思考。支撑起六爷的规矩,也许就是我们现代人在寻找的精神支柱。

所以,电影和大众就有了共鸣。(文/同路人,2016年1月26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