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真的要来了吗?

如果你只着眼于全球经济,着眼于专家对2016年全球经济走势的预测,那么形势显得相当稳健。本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经济学家预计,世界经济今年将增长3.4%,较2015年的3.1%有所提高。私营部门的专家也有类似的预期。

但如果你只看全球金融市场,就会有一种“啊啊啊,快逃啊!天要塌下来了!”的感觉。

换句话说,从全球股市、债市,尤其是大宗商品市场今年头三个星期的走势来看,现在是一个危险的时刻。这些市场的波动幅度和走向,显示可能会出现一场新的危机,或者是全球经济衰退。(标准普尔股票指数本周三收盘下跌1.2%,当天早些时候跌幅超过3%。)

油价在其中出演了重头戏,本周三,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跌至每桶不到27美元。这个价格在2014年年中是100美元,去年6月是60美元,12月底大约37美元。涵盖行业广泛的标普指数自2016年开年以来下跌了9%,而在很多新兴经济体,股指的下挫幅度还要更大一些。债券和外汇市场显示,石油出产国遇到了经济问题。(想去魁北克旅游?明智之举。去年5月以来,加元兑美元汇率下跌了19%。)

价格这样下跌之所以令人不安,是因为很难找到它们背后的直接推动因素。这可能是因为市场正按照自己的内在逻辑变化,由基金经理的心态所推动——他们的心理习惯性地在恐惧和贪婪之间切换,现在则一头偏向了恐惧。更可怕的是:市场决定的价格,可能反映了一些关于全球展望的更阴暗的因素,而经济学家对这些状况的理解并不彻底。

在过去,当市场信号变得如此消极的时候,人们通常会找到比较清晰的原因。

2011夏秋出现股市暴跌,是因为市场担心使用欧元的联盟会瓦解;2008年是因为担心全球金融体系会崩溃;2000年是因为意识到股票价格高得离谱,特别是科技公司的股价。

近期的市场波动“令人费解”,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说。他是不久前卸任的IMF首席经济学家,目前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担任高级研究员。一般来说,如果布兰查德对全球经济中的某些东西感到费解,那么你应该也很费解才对。

中国的经济增长曾经令人惊叹,目前似乎大大放缓,但还不清楚为什么会给中国以外的地方带来巨大影响。中国股市极不稳定,极具投机性质,但从大多数反映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证据来看,它的跌幅不应该这么大。举个例子,私营部门的调查显示,中国的商业活动只出现了轻微的收缩。

油价跌到这种程度,石油公司的利润将会严重受损,有些公司必然会破产。它们已经削减了在石油勘探上的投资。不过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工业和运输企业,乃至普通民众从汽油和其他燃料价格的下降中获得的利益,可以抵销这种损失。

这背后的问题更加复杂:全球银行业为石油勘探发放了很多贷款,如今这些贷款的前景不妙,这会导致金融业受损,进而会引发更加广泛的贷款收缩。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研究人员2015年时曾阐述过这样的情况。在这种形势下,石油勘探贷款可能就像是2007年时的次级按揭贷款那样,仿佛是一个触发器,将金融体系中更重大的问题暴露出来。

这个推断的证据之一是:2016年银行类个股的跌幅大于总体股市,这可能意味着投资者认为银行为油田提供的贷款太多了一点。不过可以肯定,当前的局面不能和2008年那样的暴跌和大麻烦相提并论。

另一种可能性是,这种抛售反映了全球资产管理者“羊群效应”的循环。他们在2009年至2014年股市上涨期间纷纷涌入相同的投资领域,而现在却突然争相减持同样的那些资产,如高收益债券、新兴市场股票及能源投资。按照这种说法,市场价格的变动更多地反映了基金经理的心理,而不是有关全球经济情况的基本信息。

后一种推断是最乐观的,也是布兰查德特别赞同的一种看法,其中多少有一些道理。

金融市场的波动常常比经济基本面更剧烈。就像一句老话所说,股票市场预言了过去五次经济衰退中的九次。人们常常认为,这句话是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讲的。

与此同时,市场有时知道那些自作聪明的经济学家(或经济新闻作者)所不知道的事。2007年秋季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当时股市和债券市场对美国即将陷入衰退的预知,超过了经济学家的一致意见。

对于投资者来说,挑战在于判断过去五周股市的动荡是代表了理性的恐惧,还是非理性的恐惧,我们恐怕没办法很快得到答案。(转载自纽约时报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