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

春季、夏季、秋季里的各种节日都过完了。就该轮到最后一个季节冬季的节日了。冬季里有两个传统的时令节气,一个是寒衣节,一个是冬至节。两个节日都是24节气之一,在古代都是兴师动众,非常重大的节日。

寒衣节为农历十月一。清明节、中元节(七月十五)和寒衣节为中国祭祖的三大传统节日。十月一在时令上属于立冬,具体日期在每年的公历11月7日左右。十月一日左右寒风飒飒,水流结冰,人们开始穿毛衣添外套。由此也会想到悼念先祖,缅怀逝者,按照视死如视生的道理要给逝者烧纸钱,送寒衣。《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九月授衣”,朝廷在此日有赐衣之制,士民则祭扫祖先坟茔,多烧纸剪冥衣,故明清时又称“烧衣节”;《临潼县志》也记载:“十月一日鸡鸣,焚纸,献馄饨祭先,谓之送寒衣。”

追本溯源,寒衣节起源于周朝的“十月朝”,又称“十月朔”。这一天周朝的皇帝要用猎物来祭天祭地,祭祀祖宗,祈祷天地各路神灵保佑来年五谷丰收,颗粒满仓。同时也慰劳民众,制定冬季的作息时间。而老百姓则在这一天祭祀自己的祖先,烧纸钱,烧纸衣。

关于寒衣节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传说送寒衣的创始人就是哭倒八百里长城的孟姜女,而制定十月一的则是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个故事出自秦朝的都城咸阳,流传了2,200多年了。

相传,孟姜女与丈夫万喜良新婚燕尔,红烛高烧,正处在春宵苦短,惺惺相惜之际。秦朝的官兵就强行抓走了万喜良去兴修阻挡匈奴的军事工程长城。万喜良满含眼泪的嘱咐刚刚结婚三天的妻子孟姜女:“好生珍重!”然后一步一回首,很不情愿地被官兵带走了。万喜良走后,孟姜女每天都盼望着丈夫早早回来,从春到秋,从秋到白雪纷飞的冬季都没有收到丈夫捎来的一文一字,一丝一毫的信息。漫长、孤苦的日子无法打发,她就一针一线绣荷包,绣鸳鸯,给丈夫亲手做了一件又一件的新衣服。一针一线中缝进去,绣进去绵密的思念和成串成串的泪珠。痛定思痛,孟姜女下决心到长城脚下去看望丈夫,给丈夫送去温暖的棉衣。可是当孟姜女风尘仆仆地来到长城脚下时,在一群群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劳工中没有找到自己的丈夫。满腹的委屈的孟姜女放声痛哭,捶胸顿足,上苍为之感动,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滂沱,一段坚固的长城因此坍塌,露出了压在下边万喜良的白骨和刻有万喜良的名字的青砖。

坚强的孟姜女挖土掏墓安葬了丈夫,之后把棉衣摊开,一件件烧掉。在一股股烟火中寄托浓浓的爱意,排遣撕心裂肺的苦楚。后人为了效仿孟姜女,也用送寒衣的方式去祭奠逝世的亲人。年去岁来,相沿成俗,固定下来,就形成了寒衣节。据咸阳地区民俗专家山岚介绍:“后来秦始皇下令,将夏历十月一日(秦时的正月初一)定为冬祭日,祭祀为国捐躯的将士和已故的亡灵。并在渭阳特设十月一鬼会,从此每到十月一,千鬼万鬼穿新衣。鬼会由此延续至今。”节日期间除了售卖纸钱、冥币、香火等祭祀用品外,还形成了规模庞大商品市场,吃的、用的应有尽有。市场红火,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在热闹之余还要唱戏助兴!如今的“十月一鬼会”喜庆代替了悲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