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在这里住过

一个初春的傍晚,我来到了位于莫斯科郊外的俄罗斯作曲家协会别墅–卢扎创作别墅。

下车时,暮色四合,已经看不清楚周围的景物了,只觉得泥土的芬芳裹挟着树木花草的清香扑面而来,空气中的新鲜的氧气争相沁入我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整个人立刻感到轻爽起来。进入到别墅的围墙内,满眼都是枝桠吐翠的树木。柔和的路灯映衬着在密密麻麻的树林中劈开的一条条或宽或窄的小路,小路的延伸处,几十栋用原木砌成的木头房子,悄然伫立在缀满繁星的宝蓝色的天幕下,端庄、娴静、醇厚,还有一丝神秘,美得像是在童话里。

登记后,我领到了五号别墅的钥匙,同时还有熨烫得平平整整的床单被单。沿着一条林间小径一番折来拐去之后,在那个曲径通幽处,一座通体散发着原木清香的木屋敞开怀抱迎接了我。

卢扎创作别墅修建于20世纪40年代初,当时斯大林亲自下令将这片距离莫斯科75公里处的几十公顷的土地划给作曲家协会。卢扎创作别墅建成后,她立刻成了苏联的音乐文化艺术的圣地。围墙内除了30多栋别墅外,食堂、浴池,图书馆、音乐厅、会议室一应俱全。每位作曲家每年可享受在此免费居住一个月的待遇,但需要预先申请,而且要注明创作细目。卫国战争时期,这片 “世外桃源”中诞生了许多经久不朽的伟大音乐作品。因为我深知卢扎创作别墅的背景,所以,我是抱着一个对音乐的景仰之心来到这里的。

打开房门,我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惊叹:三个布局合理的宽敞房间,让人亲切得如同走入了自己的家门。其中一间是 “书房”,有三角钢琴、写字台、沙发、音响和电视机等,另两间是卧室,里面摆放着实用的大床和柜子。我轻轻打开写字台的抽屉,发现有许多摆放整齐的五线谱纸和已削好了的铅笔。壁橱里,不仅有全套的盘子、刀叉,就连各种茶具、酒杯都很齐全。最让我欣喜的是那个门庭处的壁炉。这个初春的晚上,房间里还有丝丝寒意。我从房门口码放整齐的柴垛上取来了劈好的白桦树木块,投入壁炉中,随即,温暖的炉火立刻熊熊燃烧起来,火光映亮了我一直以来漂泊不定的内心。也就在这一刻,一个更大的惊喜窒息了我。

肖斯塔科维奇在这里住过– 一块小小的牌子映入了我的眼帘。我的心随之狂跳起来,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幸运。

肖斯塔科维奇是20世纪最伟大作曲家之一,在他去世后的30年里,人们对他生平与创作的关注有增无减,有关他的论文与著作不计其数。有一位朋友这样描述了他的一次经历:一次,伦敦交响乐团来莫斯科演出,当时,他还是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学生,没有演出门票的学生们挤在音乐厅门口不肯离去。在开演前几分钟,他们几十个人冲破阻拦闯进了音乐厅,坐在了楼梯的台梯上。当晚乐团演奏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交响曲,由著名的指挥家海丁克指挥。这场音乐会让他至今难忘。他说,当音乐会结束后几个同学走出音乐厅时,那种震撼使他们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每个人都是眼睛锃亮的,像发了狂一样,好像是刚刚亲眼看到了南京大屠杀,到处都是鲜血……

我深深地呼吸着,使劲地摇着头,让自己慢慢地回过神来。我心里不停地默念着:肖斯塔科维奇在这里住过,肖斯塔科维奇在这里住过……然后慢慢打开钢琴的盖子,用僵硬的手指碰触着琴键。这架钢琴,也是肖斯塔科维奇曾经弹过的,我似乎感觉到了音乐大师那指尖的温度。在哈恰图良的日记里,肖斯塔科维奇有这样的记载:在卢扎用了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部芭蕾舞剧《斯巴达克》,记载的时间是1954年2月22日。后来朋友告诉我,他的第八交响曲和24首前奏曲与赋格也是在这里完成的。

我不断地往壁炉里投入木柴,火光里,噼噼啪啪的声响随着木头的香气一起飘出来,我想象着:也是这样一个初春的夜晚,残雪还未褪尽,在莽莽苍苍的森林怀抱中的小木房里,肖斯塔科维奇坐在温暖的壁炉前,往炉里面放入一块又一块的白桦木,温暖的屋子里充满了树木的香味,音乐就随之缓缓地从心中流了出来……

第二天的清晨是在漫天洒落的鸟鸣中醒来的。我信步走出别墅的围墙。围墙外除了一条清澈的河流以外就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河对岸,森林中零星点缀着几个小小的村落,一条长长的吊桥一直延伸到小村的脚下。那吊桥也是原木做的,踏上去,摇摇晃晃,吱吱呀呀,也是一首旋律美妙的乐曲。沿着河边漫步,在长达一个多小时里,我没有看到一点同人类活动有关的“文明”的痕迹,这里的大自然纯粹得一尘不染。这时,正是春回大地的季节,万物生灵苏醒后一分钟都不耽搁,加倍热烈地释放着压抑了一个漫长冬季的渴望。青灰、鹅黄、淡绿、浓绿的树枝,簇拥着一轮渐渐升起的朝阳,崭新的一天又绽开了明媚的笑颜。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又在创作别墅里找到了普罗科菲耶夫的木屋、赫连尼科夫的木屋和卡巴列夫斯基的木屋。这些世界闻名的大音乐家都曾踏过我脚下的这寸泥土。我不由得感叹到,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这样的地方,才会生长出那么多为全世界而世代传颂的不朽的音乐,那音乐真的美得如同天籁。

我原本是个粗陋无知的人,是俄罗斯这片神奇的土地教会我聆听音乐的,我感谢这片土地,感谢肖斯塔科维奇,感谢那个小木屋。(原载于世界华文媒体)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