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一波青年教育“补脑”开展

香港去年发生“占中”事件令北京的中央政府意识到香港的青年对国家及民族看法需要正视,因此加强对香港年轻一代的国民教育的议题又再重提。

接近北京的香港政界人士向BBC中文网表示,中央会进一步协助香港推动国民教育,而且是事在必行的“硬任务”,不过为了避免再出现当年反国教的大型对抗行动,预期未来会增加青年交流、学生实习等形式让青年多了解国情,而且尽量称为青年教育。

应中央领导人的要求香港需要加强青年工作,中共共青团的官员也承认中国教育部跟特区政府正在协商如何进一步在香港推动国情教育,多管齐下希望增加香港市民,尤其是年青一代的爱国心。

对于中央的协助到底是间接的,还是直接干预香港的教育制度,香港关注国民教育的团体密切关注中。长期研究香港青年政策的学者亦认为,从国家层面说,政府要推动国情教育没有错,不过今天的社会“硬销”收不到效果。

需要“补脑”?
中共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秦宜智近日接受香港媒体访问时透露,去年香港发生“占中”期间,中央一些部门已派人到占领区了解青年人“占中”的想法。他在访问中指出,香港修读中国历史课的中学生愈来愈少是有问题的,认为中国人,不能连自己的祖先、国家历史文化都不了解。因此在国民教育方面,中国的教育部门有需要跟香港特区政府进一步协商如何处理。

其实,北京领导人普遍认为部分人香港的青年在国家意识、人生目标、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缺失,需要深刻反思,认为事实说明香港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因此强调国民教育正是“补脑”药。

曾经出任香港教育部门首长的港区人大代表罗范椒芬近期建议香港的准老师入职前须到中国内地学习国情,甚至考虑为入职要求。香港教育当局在2000年取消中国历史为中学的必修科,目前是香港行政会议成员的罗范椒芬当时出任教育统筹局局长。

国教进行中
香港教育界和学界认为,在“一国两制”下,教育事务属香港自治范围,忧虑中央开始直到伸手干预。香港教育局局长吴克俭亦承认,国教课程大纲在2012年的国教风波后虽已搁置,但国民教育一直在发展中,未来数年政府会检视及推广价值教育,包括讲解香港与国家的关系,令学生明白拥有的权利及义务。

国民教育家长关注组召集人陈惜姿接受BBC中文网访问时指出,香港的教育机构正在应北京要求推行国民教育,经过2012年的国教风波后,有关的内容目前化整为零进行,因此国教确实不断在进行中,关注组亦密切留意政府的举动。例如中小学的北上交流团没有停止过,而且有增无减;行政长官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推行香港及其他省市设姊妹学校等,都是国教化整为零地进行。

陈惜姿认为,中央政府及香港政府如果没有了解清楚反水货的青年为何提出抗议、参与“占中”的青年为何出来与政府对抗,只认为增加不同形式的活动可以令青年因了解北京而不对抗,这种方式注定失败。

中国国务院港澳办前副主任陈佐洱今年1月炮轰香港教育制度。指“占中”显示香港教育出了问题,令青年成为挥动米字旗、冲击军营香港立法会及政府总部的“排头兵”,参与占领运动的青年应要“补脑”。陈佐洱质疑当局的教育理念,能否涵接中国宪法、基本法及一国两制分针,更称香港教育局局长要接受中央及香港社会监督。

陈惜姿指出,如果政府的取向只认为要“补脑”的话,单向的原始方式叫青年爱国是没有用的。她认为中央及香港政府必须了解目前青年问题症结在哪里,单方面的要求青年人做任何事只会增加反感。

理解及认识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院人口政策专家叶兆辉教授向BBC中文网表示,对国家的理解不单单透过国民教育,必须增加对国家的理解及认识,青年人增加对国家各方面的认识,自然会增加认同感。他认为,中国政府经常希望透过一些“硬销”手法来推动共产党管治下的国民教育,可惜在今天信息发达的年代不会收到预期效果,而且引起反感。

叶兆辉建议中央及香港政府可以选择采取更聪明的手法推动青年教育减少反弹。他认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民教育课,中国也不应例外,国民教育也不是毒药,但内容必须是客观事实,将中国的好与坏都陈述出来,国家在过去历史面对发展的问题及得过,以事实让青年人去分辨。他说:“今时今日,如果仍以中国好、某某党好,某某党妙去唱好,香港的年轻人不可能接受,现在的青年有思考能力、没有蠢人。”叶兆辉不明白政府为什么愈做愈差,形成今天不少青年与政府对立甚至成为双方叫阵的局面。

另外,香港缺乏青年人与政府对话的平台也是推动青年教育停滞不前的原因。叶兆辉认为,让他们有真正发声的渠道,青年人没有被尊重,因此反抗的力量愈来愈大。他笑说香港现有的几个关于青年事务的委员会,当中都是中年及年长的代表,可想而知对话平台的缺乏。

香港报章《信报》创办人林行止日前发表一篇题为“以史为鉴什么史、观人言行哀港人”的文章,他指出,如果要香港的学界北上了解国情,中国必须首先梳理出一本与历史事实相符的“国情读本”,因为生活在香港这个开放的社会,如果要香港市民学习不真实的国情,只会收到反效果。

林行止预计,更多人北上学习国情的结果,必然是造成香港社会的进一步撕裂。其实香港的青年政策牵涉的不止是教育问题,而且必须全盘整体政策的配套问题。现行的香港青年政策基本上是零散和支离破碎,以配搭形式散见于政府各个不同的社会政策之中,各自为政且大多数都是属于补救性政策,亦即在问题产生之后才制定,缺乏长远目标及清楚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是有关政策未曾触及到年轻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青年教育跟国民教育仍需要彼此有足够的需要时间及耐性去理顺和处理。(来源: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