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人工智能竞赛实况如何?

人工智能(AI)领域的美、中博弈升温,成为中美贸易战背后的驱动因素之一。但人工智能学科鼻祖认为,白宫可能“反应过激”。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学习系主任汤姆·米切尔(Tom Michell)教授被称为机器学习之父、人工智能学科鼻祖之一。他认为,基于他对美中双方在AI领域实力对比的观察和评估,美国的警惕和防范显得”反应过度”。

1997年,米切尔出版《机器学习》,成为这个新学科、新领域第一本教科书。这本奠基之作是机器学习的入门教材之一。他2006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创办了机器学习系,成为第一任系主任。2018年11月,米切尔加盟中国AI教育独角兽企业松鼠AI(Squirrals),任首席科学家。米切尔的头衔还包括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和国际人工智能学会(AAAI)会士;《机器学习》杂志(Machine Learning)和国际机器学习年会(ICML)创始人。

他说,美国有更多研发人工智能训练和经验积累的公司,而中国的优势可能更多体现在以大数据为依托的AI应用方面。比如医疗行业,美国20多年前就开始有医疗文件电子存档,但到今天为止还做不到把全国各地医疗系统所有的电子文档集中起来,为机器学习算法提供数据库。客观原因是美国法律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也跟医疗行业“城堡”林立、相互隔绝、盈亏自负的状况有关。中国的情况大不相同。“一旦政府决定建立覆盖全国的医疗记录电子文档数据库……那这件事就能办到。”

气氛紧张
作为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鼻祖之一,米切尔教授在美国大学和中国AI科技公司兼职,堪称鱼和熊掌兼得,可以利用美中两边的优势,把科技创新和实际应用无缝对接。然而,随着美中关系紧张,高科技领域的这类跨境合作变得越来越敏感,审查也越来越严格。美国政府过去几年的对华政策明显转向严控和封锁,对中国的投资严加审查,列黑名单禁止美国公司与近30家从事监控、AI和其它高科技制造业务的中国企业做生意,对科技领域的剽窃行为定重罪量重刑。

除了征收惩罚性关税,特朗普政府还向国内大学施压,要求大学和研究机构重新评估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关系,收紧学生签证政策,甚至对某些美国在华投资项目发出警告。据美国咨询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数据,2018年中国在美国的投资金额跌到8年来最低的48亿美元,美国在中国的投资从140亿美元减少到130亿美元。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遭美国封杀。安邦保险和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据悉已经缩小在美国的业务规模。

AI大比拼
AI竞赛是美中贸易战背后的驱动因素之一。全球AI界的一种普遍认同的看法是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世界头号AI产品大国。“中国把宝押在AI上。中国在AI领域的投资和部署规模举世无双。”这是加拿大多伦多研究机构创新未来中心(CIF)的阿比舒尔·普拉卡什(Abishur Prakash)的看法。他曾出过几本书论述人工智能对地缘政治的影响。

中国正在实施人工智能10年计划,目标是在人工智能、5G通信和航空航天等高科技制造业占主导地位。AI初创企业得到政府拨款,实施吸引海外人才计划,整合数据政策,对争夺世界AI头把交椅的目标毫不讳言。硅谷智库CB Insights发布的2019年世界AI 100强榜单,即100家最有前景的AI初创公司名单上,有6家为中国公司。这家智库的报告显示,中国成了AI独角兽最强诞生地。美国对中国最大的担忧,是中国的集权体制赋予数据和资源方面的优势;这种优势其他国家难以匹敌。

特朗普政府也有AI战略。2019年2月11日,美国国家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了由总统特朗普签署的《美国人工智能倡议》(American AI Initiative),成为世界上第19个正式宣布AI未来战略的国家。其他国家的AI战略都把发展技术放在首位,而《美国人工智能倡议》则把视角放在从“技术”向“社会”推广。倡议书还提到要增加AI研发领域的投资,改革移民制度,改善教育体系,等等。不过,美国最关注的是AI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普拉卡什告诉BBC商业记者娜塔莉·谢尔曼(Natalie Sherman),特朗普政府的各种行动,目的就是在那些预计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科技领域确保美国的主导地位。他认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和行动释放了一个信号,即美国坚信“它的地缘政治力量将被AI领域重新定义、重新设置”。

接触?遏制?
美中关系紧张持续了一年之际,《纽约时报》举办纽约交易录大会(DealBook),专栏作家弗里德曼主持了一场关于对华政策的讨论会,9位中国政策专家有一项共识:下一阶段的美中关系很可能为21世纪定基调。前白宫顾问史蒂芬·班农(Stephen Bannon)给美国和中共关系的定义是“经济和信息战争”,而谷歌创始人之一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认为美中利益交织盘根错节,但在争夺全球技术霸主地位的竞赛中,中国是美国头号对手。

施密特现在是美国国防部的国防创新委员会(DIB)和国会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AlI)主席。施密特赞同美国优先战略,希望保持西方技术主导,但认为合作比对抗和封禁更有效,更有建设性。而探索建设性方式时,应该优先考虑鼓励高技能移民以及在技术教育和研究方面的支出。这种观点也不乏赞同者。他们认为,禁止向中国出售美国芯片之类的措施是弊大于利,只会带来跟预期相反的结果,促使中国推出自己的替代芯片,加速构建自成一统的体系。班农和对华强硬派认为,中国其实已经在与西方体系脱钩,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美国对华温和派和强硬派一致认为,这将导致西方产生技术不安全感;尤其是中国在5G领域引领世界,更加剧了美国和西方的疑虑。

“神经过敏”
在科技战和贸易战氛围下,美国学术界开始重新评估与中国的联系与合作,美国公司开展对华业务时也更谨慎。普拉卡什说,地缘政治成了中心议题。美国科技企业必须提醒自己:我们是硅谷的公司,产品销往亚洲,在目前这种气氛下,我们脑子里必须清楚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可行的,有哪些选项。米切尔教授呼吁华盛顿区别对待“双赢”类AI应用和那些确实敏感、竞争激烈的AI科技,比如军用AI。他还担心华盛顿甚嚣尘上的民粹主义论调将把美国学术和教育圈的外国学者置于孤立处境,而他们许多人为美国保持世界科技领先地位担当了关键角色,其中不少是华人。

出口控制这个主意,单是开始考虑就会造成伤害,对美国科研界的伤害不亚于海外敌对势力可能试图对美国施加的打击。米切尔说:“希望我们保持理性、理智,不要因为恐惧而胡乱出手。”科技剽窃指控很可能不是虚构,但“我们似乎反应过激了”,他说。他还说,“谁都想争当世界AI领头羊,无论是中国、英国,或者其它什么国家,有这个抱负是正常的,没有才奇怪。”

华盛顿的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I)科技政策部副主任威廉·卡特说,特朗普政府的AI战略和政策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他说:“对中国声色俱厉很容易,政治上也讨好,但我认为从很多方面来看,我们都是在自戕。”美国不光自己对中国实行制裁、封锁,还向其它国家施压,要求他们选边站队,跟美国齐心协力,比如禁用华为的设备。美国政界一种意见认为,AI科技引发的价值观争议,比如监控、隐私、言论自由和新闻审查,将为美中两国的冲突添柴加薪。但是,BBC商务记者谢尔曼说,美中AI大比拼将会出现何种结局,或许只有AI才能预测。(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