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中建交关键人物林达光

历史学教授普莱斯:各亚洲移民族裔必须团结起来,对抗歧视与仇视,不要让他们用反对共产主义,反对红色意识形态等说法分裂。五十年前(1973年10月)加拿大时任总理皮埃尔.特鲁多,也就是现任总理贾斯汀特鲁多的父亲,到访中国,成为第一位到访中国的加拿大总理。而在那之前三年,加拿大已经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的西方国家之一。

BC大学(UBC)历史学教授余全毅教授(Henry Yu)表示,在加拿大与中国,以及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过程中,有一位加拿大华裔功不可没,他就是历史学者、社会活动人士林达光(Paul Lin Ta-kuang,1920–2004)。余全毅说,“林达光的历史意义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评价和肯定。很可惜,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个人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下的加中关系充满挑战与不信任,我们更应该回顾当年中国与加拿大、美国建交过程与波折,温故而知新。”

2011年,在林达光教授去世七年之后,他的太太陈恕女士(Eileen Siu-Tsung Chen)整理出版了他的遗著《在中国飓风的风眼中(In the Eye of the China Storm)》,详细讲述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包括他见证了中国从1950年到文革前的历史,冷战时期的北美状况,以及七零年代加中、中美建交过程。

林达光传奇一生
1920年,李达光出生于温哥华;1945年,获得哈佛大学国际法国际关系学硕士学位。1950年,他带着妻子陈恕和两个年幼的儿子移居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他也没有得到中国新政府的重用,仅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机构任职。1964年,他敏锐感觉到更大的风暴即将会到来,于是求助在北京的宋庆龄女士,带着一家人离开了中国。而个中原因是,林达光的弟弟林达文娶了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两家一直保持良好关系。八零年代,林达光还创办了加拿大宋庆龄儿童基金会。

林达光回到加拿大之后,即遭到加拿大情报机构的怀疑和监视,曾一度警告UBC不要聘用他。1965年,他前往东部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任教,并成为该校东亚系的第一任系主任。在此期间,他极力游说加拿大政府,不要再进一步孤立和妖魔化中国,并为此组织了加美顶级学者出席的研讨会。

为尼克松当特使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上台后,希望与中国拓展外交关系,绕开当时的国务院,而要基辛格协助促成此事。基辛格于是派自己的密友前往蒙特利尔,找到林达光,要他将这个秘密信息转达给中国政府。林达光不辱使命,找到了当时中国驻法大使黄镇,得到了前往中国的签证。他在中国见到了时任总理周恩来,并且将基辛格的信息传递了过去。之后,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中关系开启新篇章。

而在加拿大,林达光是时任总理老特鲁多决定与中国建交的重要推手,并一度被认为是加拿大首任驻华大使的人选。维多利亚历史系教授普莱斯(John Price)早在七零年代初,于麦吉尔大学读书的时候,就认识了林达光教授及其夫人陈恕,私交甚笃,他还曾为《在中国飓风风眼中》一书写过书评。

他在接受加广中文的采访时表示,这本书令他最为震动的是,林达光一家人遭遇的种族主义歧视,以及林达光被视为共产主义的同情者,是国家安全的威胁,在麦卡锡主义影响下,他遭到了非常不公正的待遇。普莱斯说,“我记忆中,Paul(林达光)极其雄辩,天生演讲家。在一群人当中,他的口才总能脱颖而出,你会愿意听他滔滔不绝谈上几个小时,非常有魅力。他又是非常文雅、有教养的人,对人温和有礼,无论别人是什么样的观点。所以,他拥有众多的朋友和粉丝,人们爱戴他,而且支持他的主张,那就是加拿大应该与中国拥有友好的关系 —— 从这个角度讲,Paul是加中关系最好的大使。”

历史不应重演
最近几年,中国与加拿大美国的关系似乎掉到了七零年代以来的最低潮。新冠大疫情中,加、美社会对亚裔的歧视仇视事件急剧上升,令华裔开始担忧,是否将重回冷战?难道经过了半个多世纪,我们又回到了原点?普莱斯表示,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在对待中国时需要去掉优越感,不要再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来批评中国。当然,这不代表说,我们不能提出新疆和香港问题,但中国是一个政府,国际正在面临的许多威胁,全球疫情、世界和平、气候变化紧急状况,我们都需要中国的参与。

他还批评现任总理小特鲁多,认为他没有他父亲老特鲁多那样,坚持加拿大的外交独立性,不以美国的马首是瞻。他举例说,比如老特鲁多时期,加拿大与古巴保持外交关系,没有参与越战,与中国建交等,都和美国的外交政策不一样。普莱斯还担心,目前的加中关系下,亚裔学者又像林达生当年那样担心,如果支持加中关系改善,就会受到攻击或被怀疑是中国间谍。他表示,事实上,几乎所有任都是努力工作,养家糊口,养儿育女的普通人,我们必须警惕,不要让新的麦卡锡主义破坏加拿大。

普莱斯说。“作为历史学者,我的建议是,不要让任何强大力量来分裂社区,不要让他们用反共,反对红色意识形态等说法分裂社区。亚裔社区,无论是中国、日本、韩国,还是印度、菲律宾、越南,要打破族裔的界限,建立桥梁,团结起来,对每一起针对亚裔的歧视和仇视事件,共同努力反对。”(来源:RCI)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