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疗心(16):狗十三

最好的青春片不是让我们陷入过去的回忆无法自拔,而是给予我们向上成长的力量。每个人都能在电影中看到平行世界的自己,弥补一些遗憾。”–大V影视符号

剧情简介
13岁的少女李玩,由于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正处于青春期的她渴望了解、陪伴和爱。在“要听话”的中国式教育里,李玩也完成了属于她的“成人礼”。电影中,父亲希望通过一条宠物小狗完成与女儿的和解与沟通,李玩为狗取名“爱因斯坦”,暗潮涌动的青春因“爱因斯坦”意外走失,开启了它汹涌又无奈的成长之路……

问题探讨
A.影片一开场,主人公李玩跟父亲就被班主任叫到学校。李玩喜欢物理,但英文成绩不好,老师建议她加入英语兴趣班。这种事情女儿跟父亲“没得商量” ,父亲强行帮女儿“签了名” 、“报了班”。回想每个人的少年时代,有多少次是父母帮你决定了“兴趣”和“志向”呢? 这样选择的后果是什么?利与弊?

J.强行报名之后,看李玩不开心父亲买了小狗算是补偿。影片的“酒肉意象”由此展开,从始至终, 狗没有被当成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狗是畜生,是解决临时问题的工具。请问李玩的命运是否跟狗狗有些像呢?也是被当成工具?如何理解李玩的生气和不满?

C. 因为狗狗的走失,李玩疯狂寻找,变成了全家的对立面。爷爷崴脚,奶奶走失,李玩酗酒,父亲在暴打李玩之后主动“和解”,然后落泪道歉。让很多观众惊讶,甚至高呼:“这个世界太疯狂!”“在中国,一个父亲怎么会对13岁的女儿道歉呢?”在这个过程中,爷爷奶奶李玩爸爸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爷爷奶奶爸爸,大人门费劲了心机安抚李玩,而李玩觉得他们在欺骗自己,这样的处理方式什么地方出问题了?

S. 李玩没法喝牛奶,一喝就吐,她的弟弟也是。这不是矫情,实际上这是乳糖不耐受,然而李玩的爷爷奶奶爸爸居然都不记得这件事。不能喝牛奶的李玩一步步走上了爸爸的酒桌。只不过女儿叛逆时喝啤酒,父亲会打女儿;女儿在餐桌上陪喝红酒,父亲反而赞女儿。这种所谓“对与错”的冲突,其实贯穿全片。如何理解成人世界的潜规则“对”与“错”?

H. 家长们怕李玩不高兴,隐瞒了弟弟的存在,在满月酒之后李玩知道了弟弟的存在,也逐渐接纳。家长们为什么这样处理?如果你是李玩,你觉得父母是坦诚沟通还是不沟通的好?

A. “鸟人”:喜欢坐在窗栅栏之前的女主角李玩,总能听到自家楼上有鸟叫的声音,当李玩发现那只快乐的“小鸟”,只不过是一个正在被送往救护车里的精神病人。很这一幕看起来游离于影片之外,这个快乐的精神病患者,是什么意思?

A. 蝙蝠:“所有的孩子都是好玩,全要把蝙蝠打下来,连老师在内,打完还面无表情扔掉。”是否可以解读:“青春就像闯进教室里的蝙蝠,紧张慌乱,找不到出路。”然而“BANG”的一声之后,你的青春呢?如何理解成熟,对生命的漠然的同时,是否也是对自己感受的漠然?漠然久了会不会就不知道什么是快乐了?

A. 狗肉:在影评中吃狗肉意味着成熟和懂事。一是大人总是把自认为好的东西给孩子,一旦遭到拒绝,那就是 “孩子的不懂事” 。二是李玩从敬酒到吃狗肉,已经逐渐在所谓的成熟和懂事中。当家人看到狗肉都已变了脸色,她居然能够从容应对,而这种妥协,就是成熟吗?

与狗不相认:片尾李玩和堂姐曾有机会相认真正的爱因斯坦,但李玩说:“我真担心它扑上来。”且默默地走开。这一幕也让很多人质疑“为何不给一个光明的尾巴?”为何不相认呢?而李玩选择做一个默默无语的冷静的“大人”,看不到一丝抗争,已完成驯化。你觉的这样的李玩成熟了吗?

电影是对人性的探索。在观影中,我们看到现实的残酷,在探讨中,我们关照彼此相互疗愈。
–Hailing 《观影疗心》

在电影的世界里,我们一起畅游
在内心成长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前行
同路人心理咨询
www.fellowtravelercounseling.com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