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地重游话创作

旧地重游,走进横山桥镇东洲任氏宗祠华南堂,就想起了60多年前的“武进县东洲中心俱乐部”。

上世纪50年代初,土改结束,农村纷纷成立互助组,进而发展为农业初级社,解放了生产力,生产大为发展。随着农民温饱的满足,对文化精神方面的需求,提高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

约是1955年,当时的文艺骨干任竹君受武进县文化局的任命,成立“武进县东洲中心俱乐部”,地点设在任氏宗祠内。那时的文艺积极分子还有蔡惠远、任光泽、任生法和说唱儿童“三鼎脚”任悦芳、任慧娟、任蓉娣等。乐师有蔡惠远(兼)、任明华、任焕德等,演大戏时还有原蔡何生领导的旧“乐苏班”充实。主要配合政治形势进行宣传,形式有说唱、相声、锡剧。为参加武进横林片的新春文艺汇演,任竹君邀请时为上海髙中学生的笔者编剧、创作、导演了四幕锡剧《姐妹婚姻》,笔者当时也是文艺青年。在年底前,笔者把剧本寄回,任竹君利用农活和家务间隙,在烧早饭时背台词。笔者在放寒假前回乡,利用晚间进行排练。到正月初八横林片调演,记得是摇了一条船去横林,在横林医院新造的大礼堂演出。演出前加演了几个相声和曲艺节目,曲艺由上海工人文化宮业余创作员、本村人任定泉创作提供。

后来笔者被告知锡剧获创作演出奖。时任蓉湖乡政府文书的朱松度同志,还为笔者因协助演出,返沪开学迟到开具证明。1957年后,创作任务落到任光泽身上,他为当时的政治运动创作了不少节目,节目也在武进广播站录音、播放。在祠堂小舞台走出来的那些文艺积极分子得到了锻练,为后来他们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武进县东洲中心俱乐部的成立,是那时全县为数不多的乡村文化阵地中的一个,俱乐部一方面配合党政宣传工作做出积极贡献,一方面也为提高群众的文化生活而努力,而且也为各条战线培养了如任竹君、任光泽、任悦芳等不少的优秀人才。

1958年大跃进开始,那些积极分子纷纷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有的升入高一级的学校,有的结婚生子。任竹君成了企业家、全国“三八”红旗手;任光泽师范毕业后当了教师,不久奉调去县广播站当记者、编辑,后来当了县广播站站长;任悦芳、任蓉娣当了横小教师,任生法去常州邮局当了领导。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影放映队深入农村,专业剧团下乡巡演,农村有线广播的普及,中心俱乐部的活力渐渐消失了。(文/任展宏)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