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画家胡江(上)

提笔写一篇关于画家胡江老师的文章,这是记者所做的极大的自我挑战!因为胡江老师是一名享誉盛名的中国画名家,许多资深记者和著名评论家如邵大箴、尚辉、罗一平、钱海源等都写过许多文字来赞赏胡江老师其人其画,丝毫没有艺术细胞的记者又如何去动笔呢?

hj2-1

hj2-2

但是,记者想写写胡江老师的欲望很强烈!原因呢?胡江在加拿大第二届国际文化艺术节上频频获奖。什么”水墨卓越艺术金奖”及”慈善贡献艺术家奖”等,且在饭桌上偶然听到胡江老师解释油画与中国水墨画的区别。大体意思是这样的:西方油画对于真实景观的表现力很强,可用色彩块面或与素描的写实或写意手法表现的画种;而中国水墨画则是写意的,它对空间及景观体积的表现几乎运用毛笔线条及墨块表现故有抽象性很强的说法。其次,油画在塑造形体时,因其材料是用油调和颜色,在布上作画,可作多次修改且可以重复叠堆颜料修饰;水墨画则不同,水、墨、宣纸的敏感性很强,一笔下去以后就得成形,浓淡、韵味等全在于这一笔。油画构图用焦点透视;而水墨画是散点透视,线条本身的干、湿及拖、拉等多种变化就蕴涵着一种精神。

尽管记者不懂艺术,欣赏画作也大多是装模做样的那种。但胡江老师寥寥数语,似乎帮助记者打开一扇天窗,一下子感受到水墨画和油画的天壤之别!从胡江老师揭示在创作油画和水墨画的握笔方式时,记者马上联想到中国人吃饭习惯用筷子,而西方人常使用刀叉的不同。其中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值得专业人士考究一番!而记者当时的心愿,就是要找机会与胡江老师好好聊聊。

hj2-3

hj2-4

幸运的是,胡江老师刚好来多伦多参加加拿大第二届艺术节的相关活动,且胡江老师非常平易近人,待朋友稍微推介,记者便有了与胡江老师聊天的机会。尽管没有尽兴,但还是对胡江老师的生活经历与创作历程有了些微的了解。考虑到读者阅读本文,可能更是希望了解胡江老师的画作,记者先还是借花献佛,看看专业人士是如何来褒扬胡江老师的作品的吧!

毕业于暨南大学艺术美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广东岭南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吴嘉茵在《南山耕云人–读胡江国画有感》一文中如此描述说:

hj2-5

hj2-6

翻开胡江老师的画册,走进一片沉雄朴茂、大气堂堂的天地。山峰巍然矗立,高耸极天;云烟迷蒙氤氲,空灵清润;树木葱郁勃发,生机一片;点景人物寸小,融于山水之中。观画者不禁为画中的气象浑沦,元气淋漓所涤荡,唤起古今之间、天人之际的时间维度的深邃感与宇宙意识的辽阔感。这一切,来自于胡江老师善运黑白之道,挥胸中造化,蕴时代之气,融南北之风,创造出沉实苍润、朴茂清秀的胡江风格。

……

在胡江老师的画中,高山极天,树木深郁,以墨写之。画面留出虚白,如行云流水,变化莫测,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在画面里,飘浮在大山的山头、腰间,萦绕于清晨的水面、林中,或是在村庄的田舍升起,谓之天,谓之云,谓之烟,谓之水,谓之万象。在画中,其迷蒙氤氲而又壮阔悠远,与茫茫黑墨互为吞吐。一轻灵一刚劲,相得益彰。留白的地方成了画眼,使画面在浓郁厚密透出灵气。通幅构图的大片空白是颇费经营的部分,而实处的小空白,更难安排。在山水树石间,留下斑斑点点空白。这些空白,大大小小,时聚时散,使画面气韵贯通,浑然一体。黄宾虹曾云:作画如下棋,要善于作活眼,活眼多,棋即取胜。所谓活眼,即画中之虚也。我们不得不说,胡江老师是个下画棋的高手。

……

胡江老师画中的黑,也不是简单的黑。观之山石,层次丰富,令人叹之,墨何止五色?!以干湿浓淡不同的手法,以点擦皴染不同的方式,以中锋侧锋不同的运笔,造就丰富的墨色层次。这些丰富的墨色层次,塑造了大山的体量感,引领人们进入一个理想、玄冥、幽邃深不可测的精神空间。老子云: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在黑白之间,还有一种变化微妙的灰色层次。黑、白、灰,是大自然光影千变万化的明暗神秘感所造就的。这种明暗处理,既借鉴了西方的光影、体积和块面观念,又融入东方的审美观照和笔墨表现。

hj2-7

hj2-8

而中国美协河山画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画家、篆刻家詹志峰在《胡江的“云”》一文中,重点分析胡江老师作品中的绘“云”技巧。其中有文字如此描述:

胡江以“云”,做足“远”文章。
中国古代山水画曾有两个“三远”之说。一是郭熙《林泉高致》中所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望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迭,平远之意冲融,缥缥缈缈。” 郭熙稍后,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又提出新“三远”之说:“有近岸广水、旷远遥山者谓之阔远;有烟雾暝漠、野山隔而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飘渺者谓之幽远”。胡江的画,或高远,或平远、或阔远,千画千面,描绘尽了所有远的境界。而“远”的美学意蕴的呈现,云显然是其重要构成元素。

胡江以“云”,画足山之“势”。
万物以气为生,势立则物立。胡江的画,以云雾造势,以虚写实,上灵下实,阴阳一统。胡江的诸多画作,令人不能不联想到一幅幅行草巨制。十多米长卷,群山莽莽,山间云蒸霞蔚,云彩翻滚林海,其势滔滔。这些画,几乎全用传统水墨。黑白之间,或者说并不着墨之“白”处,气韵如流,群山起伏蜿蜒其间,如龙在舞,恢弘之势弥漫整个画面,唤起观赏者无尽神思。

胡江以“云”,画出山的“壮”。
岭南山水,以灵秀精致见长。胡江之画,南人北画,灵秀中透出一份雄浑与苍劲。他将树木山石多次皴擦,以表现浑厚质感。在构成上,他往往注意画面下面部分紧密严实,而上面部分空灵辽远,从而整个画面不空不虚,极富张力。这种表达,”云”是他重要的画面语言。他以“云”或者以“虚”写“实”或托“实”,深浅变化之间明暗对比之际,“云”的空灵飘渺衬托出了山的苍劲。因而,华润明媚而又深远的岭南山水,在他笔下,苍茫大气起来。

hj2-9

hj2-10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陈金章如此评介胡江说,“有哲人云:思想是一切事物进步的原动力。我觉得胡江思想有过人之处,他的‘画’雄奇秀美,气魄撼人。他讲立意,重笔墨,把握大势,不弃小节。他的画面处理虚实对比、刚柔并济……胡江能在枚不胜数的山水画家中脱颖而出,他的勤奋、苦学、坚持和努力,固然不可忽视,但关键还在于他的思路、思考和思想。

2015年胡江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的“江山祥云”展览上,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原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卢延光在当时研讨会上指出,“胡江专研山水画,毫不顾忌地采取‘拿来主义’,不管中的西的,南的北的,素描的还是笔墨的,只要对自己有启发、有价值,就直接拿来为我所用,直接‘照吃不误’。他有很强大的‘胃’,很强大的‘消化’与‘排毒’功能,所以艺术的肌体有强大的生命力。而这种开放包容的学术意识,不正就是岭南画派精神的集中体现与有效延续?

看到上面多位专业人士所给出的评价,估计读者可以想象胡江老师作品之精彩。对于胡江老师作品所能拥有的意境及所得到的认可,记者自然十分倾佩。由于职业的关系,记者曾经接触不同行业的佼佼者,自然也探寻过许多成功人士背后的故事!那么,胡江老师的“江山祥云”又是如何炼成的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