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教育=人才(上)

–《社区报》对话卓越教育创始人陆跃锋博士

在与卓越教育(Merit Education)创始人陆跃锋博士坐下来之前,记者对他并不陌生。第一次见到陆博士,应该在2013年年底,卓越教育举办五周年庆典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慈善晚会,当晚的慈善拍卖给记者印象很深。而最近见到陆博士,就是在过去不久的2016新枫采创业颁奖典礼上,他成功获得“新枫彩个人创业奖”。

m1-2

新枫采颁奖典礼上

但是与陆博士坐下来,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是第一次!但这一次陆博士给记者的印象已经十分深刻。在大多伦多地区和南安省,记者已经记不清楚与多少企业家、社区名流、专业人士或政客进行对话。陆博士这次是时间最长的一次,而且95%都是他自己在介绍。在访谈时,记者的习惯一般是不做笔录的,但与陆博士见面那天正好是夏令时转换不久,脑袋不灵光,刻意还做点笔录。

事后记者才暗自庆幸,幸亏对话间做了笔记,不然这个文章就无法动手了,因为陆博士所提供的信息量之大是罕见的。即使有了当时的笔录,记者动笔写这篇文章还是颇费心思的。无论角度还是内容,记者可以选取的东西太多,以致无法动笔。在冷却一段时间之后,记者才开始有了思路,希望能够准备表达陆博士的观点,让更多的读者,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了解教育的真谛所在。

Wechat-Lisa

非凡经历成就卓越教育
其实,与陆博士的对话,并不是从他自己的成长历程开始的。但众多读者已经熟悉记者的套路,大都是从对话者/采访者的成长经历开始的。在记者看来,生活就是一种经历,而经历决定一个人的事业,当然也包括他的视野与思想境界。作为一个教育专家,这是特别重要的。领头人的高度影响到跟随者的成长。

《社区报》:陆博士,对您的经历很感兴趣,能不能详细介绍一番。

陆博士:我算是幸运中的不幸一员(陆博士笑着解释说)。中国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那一年,1977年我还是高二在校学生,当时由于我的成绩全校第一,学校推荐我报考大学(这是文革后恢复高考那年的特例)。然而,那一年我没能考上,幸好1978年应届毕业才又考上。

《社区报》: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记者忍不住好奇。

陆博士:说来也许你不相信,但事实确是这样。在第一天上午考“语文”,因为这是我最优秀的一门课,考得非常得意,结果,“得意忘形”,我将时间弄错了。午休之后赶往考场去参加下午的“物理和化学”考试,已经超过半个小时,我被拒绝入考场。也就是说,我的“物理和化学”考了一个鸭蛋。尽管事后我还装着没发生什么一样继续后续几门课的考试,但可想而知,没有上当年高中在校生推荐报考的录取分数线。

m1-3

《社区报》:真没有想到发生这样的事情,算是好事多磨吧!那么,您上大学学的是教育专业吗?

陆博士:1978年考大学时,我当然不会再犯重样的错误,每次都是提前到考场,考分还相当高。我虽然喜欢文科,但是在当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父母和老师都希望我选修理科。于是,我就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当时这个科目是华中科技大学最有名的专业之一,也是高考分数要求最高的专业 。

《社区报》:在那个年代,计算机可是顶尖科技呀,很时髦的!

陆博士:确实如此,当时我们学校的计算机老师都是哈军工,科学院早年跟苏联专家学习计算机的一批。学习的课程诸如Fortune、Basic和后来的宏语言。毕业设计时,我还参与了中国第一台银河亿次计算机的研制。毕业那年,也许是因为成绩拔尖,全校只有10个学生留校任教,我被选拔为其中一个。

m1-1

《社区报》:看来您是文革后在国内第一批学习计算机科学的人,算得上是鼻祖哦?

陆博士:人生轨迹有的时候并不是直线的。确实,作为如此早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理应在热门的计算机行业有所建树,而我那时也正热衷于人工智能的研究。

《社区报》:到底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陆博士的回忆勾起了记者的好奇心。

陆博士:假若你稍微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话,你一定听说过朱九思这个名字。他是一位老教育家,大学校长,他领导的大学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缩影。而这所大学就是我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朱校长在从校领导的岗位退下来之后,希望潜心高等教育研究,把他多年来的教育实践和改革探索,从理论上加以总结,继续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做出贡献。而朱校长不知为什么看上了我。而热衷于人工智能研究的我,也开始对学习理论,对教育过程感起兴趣来。就这样,在老校长的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在对开拓高等教育这一新的学术领域的憧憬下,1985年我转行到高等教育研究,并成为朱校长招收的第一届高等教育硕士研究生,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方面的最早一批研究生。此后有机会到北京大学继续深造,又留学日本做博士后研究。

m1-4

《社区报》:能说说您在北大的经历吗?

陆博士:1993年我考入北大教育科学研究所攻读教育学博士。在北大期间还曾担任过校团委副书记,主管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即北大非常有影响且最受学生欢迎的社团活动,讲座,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等,在大学生中倡导“修身教育”,开展教育与心理咨询。1996年我获得日本政府为世界青年科学家设立的(博士后)奖学金,携妻子和女儿前往日本。这个奖学金当时全球只有42位,中国仅两位。 我算很幸运被选中,另一位是科学院的。

《社区报》:一路走得很顺哦?后来怎么来到加拿大了呢?

陆博士:在日本的时候,一家生活在一起,确实很不错的。但老是有加拿大和美国的朋友建议我们来北美看看。在那个移民热潮中,我们试着申请了一下,没想到不到一个月就来了通知,并且还免除了我们的面试。就这样,在2001年的春天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加拿大。原来计划带家属过来看看,假若大家感觉不好的话,直接打道回府。没有想到,太太和小孩竟然喜欢上了多伦多。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独自返回日本,开始了一段空中飞人的生活。一直拖到枫叶卡快要过期的2006年底,才真正来到加拿大。

1条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