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重现奥巴马夫妇的第一次约会

“有其他东西在吸引我,”有着一对招风耳的瘦高年轻男子说道。“我想知道自己能不能写书,或者在民权方面获得有影响力的地位,”他又补充。“你是说在政治上?”漂亮的年轻女子问道。他耸了耸肩。“也许吧。”

在浪漫田园诗般的电影《南边有你》(Southside With You)的这个时刻,这两个健谈的人已经进入亲密的边走边谈阶段–人们在成为恋人之前往往会有那么一个阶段–他们能从白天谈到晚上,第二天接着谈(再过一天还在谈)。他们漫步于芝加哥的一个又一个街区–在这儿逗留一会儿,开车去那儿逛一会儿–他们也沿着记忆中的小巷漫步。他来自夏威夷和印度尼西亚。她来自芝加哥南城。他将要去哈佛读法律。她已从那里毕业,正在从事法律工作。你猜得出来后续吧。

甜蜜、轻松而又真诚的《南边有你》是对巴拉克和米歇尔·奥巴马(Barack and Michelle Obama)第一次约会的虚构重现。对一部电影来说,它有一种奇怪的自负,不是因为约会平淡无奇,而是因为编剧兼导演理查德·坦恩(Richard Tanne)误把真诚当成真实。他显然对奥巴马夫妇感兴趣,不过他太过谨慎,太多崇拜,所以这部影片没什么好挖掘的–除了令人倾慕的人物。你经常能在片中看到两人像初次相见时那样深情对望,不过这部电影似乎主要是为他们最终走向白宫做铺垫。“你显然具有演讲才能,”米歇尔说。他的确有(是的,他能)。

故事的开头是米歇尔(蒂卡·桑普特[Tika Sumpter]饰)跟父母谈起巴拉克(帕克·索耶斯[Parker Sawyers]饰)(米歇尔的爸爸问道,“巴拉克·奥什么?”),而巴拉克跟外祖母谈起米歇尔。当时他在一家公司做暑期实习生,米歇尔是他的指导老师。巴拉克追求米歇尔,而米歇尔觉得他们不合适。不过,他带着温和的自信坚持不懈,通过寻找专题演讲、一次公园长凳午餐以及参观一个艺术展,一点一点打破了她的防线。在艺术展上,这位秘密追求者背诵了格温德琳·布鲁克斯(Gwendolyn Brooks)的短诗《我们真的很酷》(We Real Cool),这首令人不安的预示死亡的不祥诗歌,讲述的是几名打台球的年轻男子。诗的最后一句是:“我们很快就会死。”

与米歇尔和巴拉克在芝加哥的旅程一样,这首诗反映出巴拉克在文学、政治和哲学方面的观点–表明他身在何处,将去往哪里。坦恩显然仔细研究过巴拉克的真实生活,来作为创作灵感的来源。不过他的电影很快受制于这对伴侣的历史。尽管他选用了很好的演员,但这些角色感觉像是临时借来的,最终沦为乏味的陪衬,因为有太多台词和细节是为他后来成为伟人做铺垫,而不是为了讲述这段恋情。在艺术展上,巴拉克提到厄尼·巴恩斯(Ernie Barnes)的那幅油画曾经出现在情景喜剧《好时光》(Good Times)里–这不只是要展现一个努力给约会对象留下好印象的人,而是为了给另一个重要时刻做铺垫。

桑普特的谈吐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奥巴马夫人,而索耶斯放松的姿态、调皮的微笑和瘦长的体态更是让人觉得熟悉。索耶斯的角色更好、更令人满意的一个原因是他饰演的是巴拉克,不过也是因为巴拉克更复杂、更脆弱。他是那个在父亲的问题上经历坎坷、正努力赢取那个姑娘(乃至观众和整个国家)芳心的人。你很难抗拒他,尽管他带着米歇尔参加一个住房项目的社区会议时–《好时光》中那个家庭的愿望出现在了现实世界里–他的话听起来像是一本政治传记的脚注。

奥巴马写过这样一本书:《无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他在其中描述了第一次约会的情景–电影中也有这一幕。“我问她我能不能亲她,”奥巴马写道。然后显现出他很会甜言蜜语的一面:“那感觉像品尝巧克力。”奥巴马当然是比坦恩更擅于写作,有更强的戏剧感。不过,糟糕的是,奥巴马关于那次约会的故事有道德和政治方面的张力,而坦恩的故事里只有道德完人。约翰·福特(John Ford)在1939年的影片《青年林肯》(Young Mr. Lincoln)中给这位总统涂上光环时,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早已过世。而奥巴马尚未离任,将他描绘成圣人的电影就已经上映了。(转载自纽约时报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