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需要对南海仲裁保持克制

7月12日,联合国一个仲裁庭做出了有关中国对南中国海(South China Sea)主权的领土要求无效的裁定,让北京方面在世界舞台上崛起过程中到达一个关键时刻。这件事涉及到一个重大问题:中国是否会接受国际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或者说,是否唯有当国际法律符合本国利益时,中国才会这么做?

根据《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公约》(UNCLOS),海牙常设仲裁法院(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 in The Hague)做出的裁决是有约束力的。《公约》规定了利用世界海洋的各国的权利与义务。作为一个缔约国,中国应当遵守该裁定。若不能遵守,这将损害中国在一大批依靠条约协议来规范商业、环境、政治和防务领域行为的国际论坛中的信誉。

如果中国藐视该裁定–它已经被中国批评为鲁莽和非法–那么它将向世界发出一个信号,即中国认为只有实力才是国际事务中的主要仲裁力量。中国的辩护辞–中国非但没有非法举动,而且实际上一直在反对一个行为异常的仲裁庭,从而捍卫《公约》–没有什么说服力。五名仲裁庭法官做出了意见一致的决定,而他们根据《公约》作出的裁决属于终局裁决。

菲律宾于2013年提起的这起仲裁案的主要裁决结果是,中国对覆盖大约85%南中国海的所谓“九段线”内的资源主张没有法律依据。该仲裁庭还裁定,除中国外,越南和马来西亚也声称拥有主权的斯普拉特利群岛(Spratly Islands,中国称南沙群岛),不存在稳定的人类社群的定居。这意味着,控制这些岛屿的国家无权拥有相应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中国最初的强硬反应是可以预料到的。中国外交部周二宣告,该裁决是“无效的,没有约束力的”。与此同时,中国国防部誓言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上应对“各种威胁挑战”。受到伤害的民族自豪感可能会促使北京方面大秀军事实力、出现与美国海军对峙的危险。后者承诺维护南海航行自由。

世界需要彻底明白这一切关系到什么。如果局势处理不当,当今的超级大国与未来的超级大国之间爆发战争是切实的危险。因此,当务之急是各方保持克制。然而,从长远来看,国际社会应该对中国展示统一立场,说服它找到一个可接受的方式来遵守海牙仲裁法院的裁决、重申尊重《公约》乃至更广泛的国际法律。

尽管欧洲距离该地区十分遥远,但是欧洲大国应该意识到,全世界最大的两个强国在每年约5万亿美元贸易的海上必经之道对峙,会成为每个人的麻烦。欧洲各国需要施加强烈、持续的外交压力,鼓励中国重返以法治主导的国际秩序。英国应该抛弃渴望同中国经贸往来的短视焦点,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战略问题上与美国接触。

南中国海势必是中国和美国较量的舞台。这片大海上的一举一动所产生的冲击波将传遍全球。各方需要让中国理解–可能在今年秋天于杭州召开的20国(G20)会议上–它在这片具有争议的地区对土地和资源的声索,将在它的主要贸易伙伴手里遭遇高昂代价。(转载自FT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