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棒槌

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仿佛还是昨天,人们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衣食住行,自给自足。那时,家家都有纺车和织布机,所穿衣服、床上用品全为自家纺织的土布粗布所制,纽扣亦为粗布盘制。洗衣和床单、被褥时用皂角树上的皂角锤烂、放入大木盆的温水中,再把衣物和床单、被褥放进去浸泡一会儿,将盆端至小河边,在一水潭处寻一光滑石板,将浸泡的衣物等放在上面,拿出棒槌,反复捶打翻动,然后在河水中漂洗干净,在太阳下晒成半干时,床单、被褥被面、被里两人抓着两端扯平展,折叠整齐,再放到门前专门捶打它们的平整光滑石墩上,捶打平整,放进兑入了蒸饭汤的水中,浸泡一会儿,称之为浆布,再晾晒干,便于下次洗涤。

那时的棒槌,是家家洗衣和床上用品的必备工具,如同现在的洗衣机一样。棒槌,一尺二长、胳膊粗细的圆硬杂木做成,有刚好抓手的把,槌身打磨的圆润光滑。

我没有用棒槌洗过衣服,可小时候常见母亲用棒槌洗衣物。上小学时,有一次母亲刚为我做了件学生装新衣,才穿了一水,第二次洗时,母亲家务活多,让我姐姐去线劳。结果姐姐学母亲的样,用棒槌放在河边的石板上捶了一通,晾干后,我要穿上去上学,穿上身才发现,五颗塑料纽扣有三颗都被捶坏了。这可是我最好的一件衣服,当时把我都气得哭了起来,母亲听我在哭,过来问了咋回事?了解情况后把姐姐训了一通,让我继续穿着脏衣服去了学校,中午放学回家,母亲换上了新买的纽扣,下午上学时,我才高高兴兴地穿着那件新衣服去了学校。

我家有一邻居,女主人长的很胖,父母亲那辈都称她为胖嫂,我们这些晚辈都叫她胖伯娘。她是一位好客、贤惠、爱干净、招人喜欢、受人尊敬的人。平时门前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院子里有一块小桌子大小的青石墩,中间平整,四周圆润光滑,两尺多高,在石面上用棒槌捶布特别好用,加上床单、被子里面都需两人才能扯平展和折叠,胖伯娘时常给帮手。加上大人们去了她给找烟、泡茶,领的小孩去了,找点吃货。所以,周围邻居都爱到她家院子去捶布。院子边拉着晾晒衣物的铁丝,捶好的布顺手就晾在那。那个青石墩捶完布还可坐在上面休息,小时候我最爱玩耍的地方就是胖伯娘家的院子。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改善,家里也没人穿土布衣服了,也有了单桶洗衣机,被褥里子用白洋布,被面或绸或缎,渐渐的不用棒槌洗它们了。那时家里喂有两头猪,初秋挖回的洋芋中拣出大的,把小洋芋洗净,用饲料机打成浆做洋芋粉,浆里的洋芋楂可喂猪。洗洋芋时,用圆笼装上洋芋,浸泡在小河沟的小水滩中,手握棒槌,用另一端在圆笼中反反复复杵捣,捣一会儿,提起圆笼,沥尽泥水,再提起放下,来回几次就基本洗净了。到了冬天,挖回的红苕喂猪也需洗净,那时节河水冰凉,手直接入手,人受不了,我也学洗洋芋一样拿上棒槌在圆笼里杵捣。棒槌又有了新的用途。

我们说某人头脑不开窍,就说他像个棒槌。也说某人原来很实在,进城后变的狡猾起来了,就有了“棒槌上街,三年成精”之说。(2016年3月27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