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天我守着微信……

今天,是2015年的最后一天!

在床上一睁开眼,我就摸到枕头边的手机,开屏查看。除了常规的邮件查阅,大部分时间就到“圈”里面去了,什么圈?那还用说,你知道的!

这一天的微信圈,刷屏的当然是新年的祝福。笔者稍稍总结一下,新年祝福的内容可以大体分成几类。第一,有的人从别处看到不错的祝福,直接Copy & Paste,转发自己的圈子,个别人可能适当编辑,增加一点个性化的内容。第二,有的人喜欢转载名人之语,这些名人包括伟人、政客、明星或其他类,似乎站在人类的制高点,俯视群民。第三,有的人不再喜欢文字,图库里面众多的图片或视频段落,直接使用,美观,简洁,可能还富有动感,觉得更吸引人。第四,有的人喜欢流淌自己心底的思潮,无论游玩,还是思想,绝对是自己所创,绝对朴素,但这是心底流露。

本人算是第四类吧!即便是简单几个字,笔者都会敲一下,觉得多了份虔诚,少了一份应付。当然,不知道,你是否会感觉到?无论转载的内容多有深度和高度,那究竟是别人的东东,在笔者看来,原创才是自己的,属于Creative的内容,有些愚忠原创,对吧?

随着社交媒体的日益流行,每个人的圈子,至少从表面上来看,在不段拓展!那么,这些圈子又是怎样产生,又是如何维系的呢?看看我的概括对不对呀?

第一个圈子,那就是家人亲人圈,简称血脉圈吧!特别是加拿大华人,在中国或多或少都有一个血脉圈。无论是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还是叔伯阿姨,或是其他,大家通过微信圈,轻易地沟通与交流。

第二个圈子,理当是老乡圈,简称地域圈。正如在中学地理所学,“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所以大家的老乡情自然而然就比较重了。大到一个省,小到一个市,不信,你数数,在大多伦多,还有哪一个中国省份没有同乡会呢?

第三个圈子,范围相对窄的朋友圈,其实叫做经历圈,可能更好。这个圈子包括那些校友圈、战友圈等。大家在一起生活过,或者在一个特定的空间生活过。也就是说大家的经历在某个阶段交叉过,或者对某个地方,如大学,有特别的亲近。当然校友圈里面可能包括有不同阶段,如小学、中学、大学,甚至研究生等等。

第四个圈子,归类为专业圈或职业圈或爱好圈或者工作圈。这个圈子包括有哪些呢?比如说商会、笔会、读书慧等之类,因为大家有相同的专业或者共同的爱好。大度的可以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成长,一般的可以简单借鉴,能借力就借力,或者了解同行吧!

最后一个圈子,相对就比较杂了,比方说打着互助的名义,大卖自己产品的直销圈;或者打着教育的名义,给圈们洗脑,销售产品。

可见,目前的圈子已经千奇百怪。有的时候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自己的圈子超过100,笔者真的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打理的。就拿本人来说,我将圈子控制在20个左右,一旦太多,笔者就会毫不犹豫地“退耕”运动。另外,在很多情况下,笔者绝对是“潜水”那种,没有什么妙语与大家分享的,绝对是白水一杯,所以,也有的圈在凑齐人数之后,会将笔者“踢”出来,倒没有一丝遗憾之感。

2016年来了,“圈”地运动还会继续吗?人们的承受力到底有多大呢?(写于2015年12月31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