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碗面条

在这个新的国度里,不断发生着老故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暑假期间,我们家迎来了国内来的老朋友墨菲和小花,她们把女儿送来留学。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欢乐的假期。

因为是老朋友,大家在一起谈心叙旧,畅所欲言。但是有一天做晚饭的时候,我和墨菲之间发生了一个小小的分歧。原因是在她想倒掉早上我做的半碗面条的时候,我竟然严肃地制止了她。我说你不喜欢吃,我喜欢,请不要倒掉。于是,那碗面条在墨菲即将倒进垃圾桶里的时候,被我“抢救”回来。晚饭时,我津津有味地吃掉了那半碗面条。

这个事情发生之后,我在反省,为了半碗面,何至于不给朋友面子?是什么情结促使我这样执拗?

回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关于面条的画面蜂拥而至。我的老家在太行山下的豫北农村,我在那里度过了难忘而贫瘠的童年。上世纪70年代,那个时候正是我长身体的时候,也是我的营养最匮乏的时候。记得那时我正在上初中,我们每天的午餐就是面条,通常我是在爸爸的工厂食堂里吃午饭。一顿饭是一碗面条加早上从自家里带来的一个馍。面条有两种,一种是清汤打卤素面,需要二两粮票八分钱,一种是炸酱面,需要二两粮票一毛二分钱。每天中午放学回来,就是盘算着吃清汤寡水的打卤面,还是吃香喷喷的炸酱面?这是我少年时代最最纠结的问题之一。通常情况下,无论吃哪种面条,都吃不饱,肚子里时常饿的咕咕叫。每次吃完面条,不会立即洗碗,而是跑到师傅那里,要碗热面条汤,涮一涮碗底,趁热喝下。汤饱是自欺欺人的办法,下午的时候很快就会饿肚子了,所以心里总是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吃上十大碗炸酱面?

每年年三十才有机会吃一次的水饺,特别向往。这种缺憾导致在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之后,无论吃进去多少的炸酱面和水饺都无法补偿那时的缺失。即使如此,从小养成的吃面习惯,终生不忘。至今几乎每天都以面条为早餐,制作方法是把前一天晚饭剩下的各种菜和面条煮成一锅,做成“烩面”,吃的香喷喷。

河南人吃面是有传统的,所谓黄河沿岸的父老乡亲们都爱这一口儿。陕西人说一天不吃面,就跟掉了魂儿似的。其实河南人也一样,那么面条究竟有什么好?

我是吃面条长大的,我知道不同的面,让河套地区的人们百吃不厌。比如拿我们河南老家的面条来说,就有烩面、炸酱面、浆面、炒面、手擀面、打卤面……可以说,老家的面条牵挂着我们最敏感的神经和味蕾,也培养了我们与面条之间的那种千丝万缕的情感反应。

在天南海北河南人的乡愁里,最敏感的神经想必就是面条了。早年我们豫北乡村家家户户的日常主食都是手擀面。在七十年代,平常吃饭没有肉,也没有花生油,只能是在大海碗里提前放些酱油醋和盐巴,然后舀上小半勺猪大油,接着把手擀面煮熟之后,捞进这个海碗里,上下搅动几下,就是一碗热气腾腾的手擀面。面条很热,连汤带水,表面上飘着几滴猪大油的油花,讲究的人家还放些青菜和葱花,大老远闻起来是香喷喷的。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的老少爷们,端起一碗面条就出门了,就找个路口或者街角蹲下去就呼噜呼噜大吃起来。蹲在地上,一股脑吃进去,浑身热乎乎的。每天傍晚,在十字路口,大家都蹲在地上,围成一圈,呼噜呼噜吃面条的场景深刻地印记在我的脑海里。那时候没有汽车,路上似乎也没有什么灰尘。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南海北的聊。那时候都穷,谁也不会攀比谁,碗里吃的都是那飘着几滴猪大油油花的清汤面。

二十年后,也就是在90年代以后,人们的生活普遍富裕了。再也看不到人们端着海碗在街边路口蹲在地上吃饭的场景了。但是面条依然还是我们河南老家人们的主食,恐怕只有极少数家庭还会保留着吃清汤寡水的捞面条的习惯。二十年后,我们吃了很多的山珍海味,南北大餐,但是家乡的面条成为我心里永远无法替代的美食。时间越久远,对于那种味道的回忆越是温馨,越是留恋,越是难忘。

小时候,我也学过几首诗,大多数都忘记了,但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却一直铭记在心。记得有一次跟着我爸爸在工厂的食堂里吃忆苦思甜饭,好像是地瓜秧子做的汤,然后是啃窝窝头。忆苦思甜,大概就是怕人们忘记曾经的饥荒年代。再到后来,上了大学,读到论语里,那种“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儒家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于是,时常教育我的孩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惜福才能有福。

遗憾的是,在当今世界上勤俭节约的精神已经看不见了。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包括刚刚解决温饱的中国,都把勤俭节约的传统扔到九霄云外了。前几天在加勒比海的邮轮上旅行,遇到了一位美国的华裔博士。他说在美国读书工作20多年了,从没有听到过任何关于节约的教育。他说美国的文化里没有节约这个感念,只有消费的概念。美国主流文化就是鼓励人们消费,然后生产,然后再消费。我听后感到十分的震惊,难怪邮轮上人们丢弃的食物堆积如山呢。

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尽情狂欢,疯狂地生产,然后疯狂地消费。在这个奢华的洪流之中,有一位英国的年轻人,发现了各大超市里扔掉的所谓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仍然可以食用。所以他发起了节约运动,从垃圾箱里抢救食物,赠送给无家可归、忍饥挨饿的人们……

地球母亲供养七十多亿人口,已经是步履维艰,勉为其难了。有数据显示,世界上每天有数万人死于贫穷与饥饿。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当今世界上肥胖人数已经超过了饥饿的人数。人们都应该意识到,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我们节省的每一粒粮食,汇聚起来,或许会拯救世界上饥饿的生命。基督徒们在晚餐前的祷告是:感谢万能的主,赐给我们丰盛的食物。佛教徒的饭前感恩词是: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农夫辛勤劳作……感恩所有付出的人。凡事谢恩,这个世界才会和谐平安。

人生有大道,在一粥一饭之间。(2015年11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