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那点事(48):知青时代婚礼

婚姻是围城,无需置疑为叹!倒是进入围城的婚礼仪式,因一定是和所处时代的经济、时尚、习俗,与时俱变节奏息息相关,所以值得晒给时代分享!

历经过文革动乱的知青,心中大多已有万千气象的沉淀。无论当年多苦,再将那个时代婚姻晒出来时,已经没有了诉苦的咸淡。更多是换个角度,多个视角看历史的坦然。

那时,凡结婚的人,由队里配送十斤食堂炒好的瓜子。糖果自己买。没有婚沙,西装(这些当年是被视为资产阶级产物)。穿那个时代最时尚最难弄到的“军衣”。没有可以借。我们结婚穿的就是洗得变色的军便服。队里负责调整一间不大的房子,两块单人床板搬到一块就是新房了。

那时举办婚礼不兴发请帖。那是一项全队集体活动的项目,和开大会一样。

晚饭后八点,全队听到钟声后就纷纷到兼开大会的仓库,由队长组织,宣布谁谁也批准结婚,让结婚夫妻向大家敬礼。然后齐唱革命歌曲。好像是《大海航行靠舵手》一类。然后队长和几个年长贫下中农分发瓜子糖果,来人将礼物放下,拿了瓜子糖果散伙。

我的婚礼因大多为知青,又有来自文工团,我的漂亮表妹和在部队宣传队的表哥。两个文艺范十足的帅哥靓女,相见恨晚,异性相吸,亢奋得满眼秋波荡漾,将整个婚礼打造得风生水起。把所有留下的知青荷尔蒙撩拨得疯狂不已。大唱知青歌,到最后干脆找来宣传队的鼓,玩击鼓传花游戏。唱歌、跳舞、搞怪、唱知音自编搞笑歌。知道的人是婚礼,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在搞现代流行的同学聚会。一眼看去,根本搞不准谁在结婚,一直疯到筋疲力竭!

婚礼收到的礼物太给力了。五六十本毛著(那时基本都送毛著,转着送)、十多面镜子,还有些枕巾暖瓶一类。看着高高一堆书。不知咋怎?要是一堆钞票该多好!开个玩笑,那时的人真没这么贪钱。能经常吃到肉,不要太累,能经常看上电影,样榜戏,才是最现实的梦想。

看看现在的婚礼,由先富起来的人搞成了炫车、炫阔、炫富的习俗。搞得后来人,大多房奴们,请的难,被请的更难。有的人碰到结婚旺季,一个月工资基本没了。还出现了许多笑话。送借条的,送假币的⋯⋯

喜欢回归到我羡慕那种教堂式的,安静、低调、文明、优雅状态的婚礼。当然与时俱进的东西我说了不算。哈哈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