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储蓄中的行为经济学

“傻瓜是存在的。看看周围吧。”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的一篇著名的经济学论文是这么开头的–在成为美国财政部长前,他是一名受到赞誉的学者。这句话可能是对努力严肃对待心理学的经济学分支–行为经济学的最精简表述了。

行为经济学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它贴近现实,还因为它比传统的经济学迷人得多。在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助推》(Nudge)合著者之一,新书《不当行为》(Misbehaving)作者)等经济学家,和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著有《思维,快慢有别》(Thinking, Fast and Slow))等心理学家的推动下,行为经济学不仅在书店里的“智慧思考”分架上大获成功,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要把心理学见解转化成严格的学术模型可能十分困难,而要把它们变成好的政策就更难了。但行为经济学至少取得了一项巨大成功–在打造养老金计划方面。在英国《金融时报》最近的一次活动上,塞勒教授盛赞这是该领域最大的成功,他的说法合情合理。

除了塞勒自己的宣传以外,这一成功的原因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在养老金方面,我们实际做的事情和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之间存在极大差距。第二,缩短这一差距相当简单:我们需要鼓励人们进行更多储蓄,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储蓄应该流入简单和低成本的股票指数基金。跃入脑海的唯一具有可比性的例子是吸烟:许多吸烟者因吸烟而不快乐,如果他们能找到办法停止吸烟,他们会过得更好。正如一篇行为经济学的经典研究论文的结论,对香烟征税似乎会使吸烟者和潜在吸烟者更快乐,因为征税会促使他们戒烟或永远不尝试吸烟。

考虑到人们需要助推才会进行更多储蓄的问题,养老金政策的最大突破是自动参加机制。该机制是英国现代养老金政策的一个里程碑,在美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典型的固定缴款养老金计划要求人们向养老储备金中缴款,这些缴款通常享受税收优惠,同时雇主也会相应缴款。然而人们却总是拖延缴款:钱包似乎很紧,退休还很遥远,况且谁想填那些表格呢?自动参加机制把默认做法掉过来。除非我们主动采取措施退出养老金计划,否则该机制会从我们的薪水中自动扣除养老金缴款。这个过程尊重了我们的自主性–如果你希望的话,你可以选择退出–但却让我们很可能反正总该做的事情变得简单易行。

对这一做法的一个聪明的补充是美国的“明天存储更多”(Save More Tomorrow)计划。在该计划下,人们可以进一步承诺,将自己薪水上涨的一部分转存入养老金之中。比如,在50/50的比例下,2%的涨薪会变成1%的涨薪和1%的养老金缴款上涨。用不了多长时间,3%的缴纳比例(这个比例不够,但在美国非常普遍)就会升为更合理的比例,比如10%或者15%。塞勒在背后推动了这两种理念。

当然,这些策略并非对每个人都适合。我曾在澳大利亚的一个书展上发表了演讲,然后发现我微薄的演讲费中的一部分自动投入了一个澳大利亚养老金计划。任何人都无法从中受益,除了某些管理者和从澳大利亚给我寄送信件的邮差–信里详细说明了我那笔小小的养老储备金是怎么蒸发的。

一个更为严峻的难题是选择默认缴款比例的合适水平。默认缴款比例太高–比如自动扣除25%的薪水–会促使大多数人选择退出。而默认缴款比例太低–比如薪水的3%–可以想象还不如过去自愿加入计划、默认缴纳比例为零的情况。许多本可能主动选择存入6%或者7%薪水、而非完全不存的人,最后会选择默认的缴纳比例。就像刚才提到的,3%是美国自动参加养老金机制的一般缴纳水平,而这只是因为一些历史性原因。然而这个水平低得很危险。

在任何企业养老金计划的核心,还存在痛苦的利益之争。从经典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如果企业想要吸引有能力的员工,就会提供丰厚的养老金。尽管为养老金提供补贴的成本高昂,但员工看重这种补贴,因此这样做是值得的。

从行为经济学更贴近现实的角度出发,会出现一种紧张状态。一个对人的行为具有洞察力的善良规划者,几乎无需有意识的思考就会鼓励人们加入被动养老金投资计划。但一名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则希望提醒雇员,他们的养老金得到了多么丰厚的补贴。这意味着员工会常常受到提醒,并面对大量赞叹养老储备金的机会–即使这种赞叹会导致员工对不确定的回报产生焦虑感,或者在养老金账户内进行成本高昂的股票交易。

有一些方法或许能让行为经济学家和人力资源总监都感到满意。比如,用每日或每周退休金收入来体现养老储备金,配上游轮的照片,这似乎会比抽象和毫无意义的养老金总额更具吸引力。

我们无法因为这种紧张状态责怪行为经济学,但这种状态确实存在。随着自动参加机制变为常态,盯着点企业的反应就非常重要了。(来源:FT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