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影响中国的最大趋势(2)

–WTO农业大冲击:重大影响系列评论

前面我们分析了WTO协定将带来农业大冲击,但冲击究竟能有多大呢?我们首先来看看中国粮食的生产情况。2014年中国谷物的播种面积14.2亿亩。如果以包括复耕指数在内的可耕种面积22.5亿亩计算,谷物的播种面积大约占总耕种面积的63%。如果按50%的城市化比率计算,中国农村的人口大约6.5亿。所以粗略估算,受谷物进口冲击的中国人口大约在3到4亿之间。

我们再来看看大豆的前车之鉴。中国大豆从原来的净出口到超过80%依赖进口,大约用了21年的时间。那么是否小麦,玉米和大米都将重蹈大豆沦陷的覆辙呢?我们当然希望这次情况有所不同。因为小麦,玉米和大米毕竟是中国的主粮,完全依靠国外进口,或者那怕是80%依靠进口,都是无法接受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大部分国人都把国外转基因大豆对国产大豆的冲击列为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国外转基因大豆只是加速了中国大豆沦陷的速度,但大豆沦陷的最基本原因还是源于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如果增加了大豆的耕种面积,就势必挤压其他粮食或者经济作物,就轮到了其他粮食或者经济作物失落甚至沦陷了。之所以是大豆沦陷而不是其他粮食或者经济作物,主要是大豆的每亩产量大概只有大米的28%,也远远低于玉米和小麦的每亩产量。

这次的冲击将来自国外农产品的质优价廉,以及由于WTO协议带来的国内农产品保护壁垒的消失。到时将不是中国产不出足够的小麦,玉米和大米,而是部分国产农产品无人问津。其实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发生。部分农产品已经严重依靠国家收储。

那么是否这次的谷物进口带来的冲击将不如大豆沦陷的情况猛烈呢?笔者认为在前几年的冲击将要比大豆严重得多。首先大豆不是主粮。并且大豆还有转基因的屏障,虽然中国当时并没有充分利用。开放大豆进口时四大粮商在中国的大豆产业链(如种子、榨油厂等布局)才刚刚开始。那个时候农业生产成本也没有像今天上升得这么快,污染也没今天严重。

限于WTO的承诺,中国政府应对主粮冲击的有效选择可能并不太多。WTO的农业协议让关税成为唯一的壁垒,但此壁垒到时将已被高昂的成本击破。农业补贴由于也接近WTO的黄线,虽然还有一定操作空间,但可操作空间并不是特别大。通过大规模土地流转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确实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减缓冲击。但限于中国人多地少污染严重的基本国情,虽然该措施值得大力推广,但无法从根上解决问题。

政府当然也可以通过粮食目标收购价管理来减缓冲击的力度,但由此引起的财政补贴金额巨大,每年增速也巨大,最终将成为财政支出无法承受之重。

笔者能够看到相对有效的措施,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点以外还有两点。第一是基于小麦,玉米和大米不同的比较优势有弃有保。最应该保的肯定是大米,因为大米是国人最主要的粮食,亩产量最高,而且由于大米不是西方国家的粮食,四大粮商在大米产业链的控制不如其他粮食。第二是汇率。如果未来人民币汇率贬值30-50%,这将有效地把冲击延后两到三年。

笔者的爷爷是农民,很多亲戚现在还生活在农村。笔者以前对楼继伟部长并没有什么认识,但从读完他清华的演讲后虽然不完全认同他提出的解决方案,但非常认同他直面问题的勇气。中国绝不能等到进口粮食完税后价格仍低于国产粮食的那一天才来应对问题,那个时候可能已经为时已晚。

笔者为什么把文章称为未来十年最大趋势,除了引起读者重视以外,是因为确实这个问题对中国影响重大。这关系到中国是否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关系到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和房地产,关系到中国和农业大国(包括美国加拿大澳洲巴西阿根廷等)的关系,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土地产权改革,关系到农民父老乡亲兄弟姐妹的生计,关系到每个人每天的吃饭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比这更重大的吗?如果国人漠视这个问题,最终几乎每个人都将为这个问题付出代价。五到十年后粮食价格有可能将大幅上升,而且粮食价格上升可能只是问题之一。从楼部长的发言及发言后争议之热烈大家应该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三味。

应该指出,笔者更倾向把WTO农业冲击当成中国超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走过的一个过程和一个机会,而不是一场危机。(作者苏东亮是加中农业促进会理事,加拿大绿地农业总经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