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拥有 但求分享

车子房子、鞋帽首饰;斧头镰刀、小猫小狗。互通有无、待价而沽。“分享经济”大潮涌动英伦。

艾米利是我在大草甸子上遛狗时结识的“狗友”,不过,围着艾米利身前身后活蹦乱跳的那只猎狐犬Angus却不是她的。23岁的艾米利大学刚毕业参加工作,在伦敦与几位大学时代的同学继续合租一套单元。艾米利爱狗如命,工作和居住环境却不允许她自己养狗。

通过一家为狗主人与当地的“爱狗族”牵线搭桥的网站,BorrowMyDoggy(直译就是“借我的小狗狗”),艾米利与Angus“配对儿”,艾米利每周三天把Angus从家中接出来,到草甸子上遛一个小时。艾米利说,她从小长大,家里一直有狗。来伦敦过单身,不但想家,更思狗。带Angus 出来遛遛,既解了她的“狗瘾”、锻炼了身体(人的和狗的)、又帮了狗主人的忙,皆大欢喜。

Angus远道来自意大利。他的主人格林吉尔被意大利一家公司派驻伦敦两年,他无法把Angus 留在意大利,又不忍心出门上班从早到晚把Angus锁在家里。现在,艾米利和另一位与她情况相似的“狗友”周一到周五接Angus出门,解了格林吉尔的后顾之忧。

艾米利与格林吉尔是投身席卷英伦三岛的“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大潮的新的弄潮儿。而且,他们之间的“交换”是“分享经济”中最“纯真”的一种,没有“铜臭”,体现的是分享的真谛。而“分享经济”大潮的主流,是通过让他人享用自己拥有的东西,以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回报。

这个“东西”,可以是实实在在的。从汽车、住房、车库、停车位,到家具、电器、工具、剪草机,凡是有人用得着的,闲置招尘土,还不如让人租借闹俩小钱。这个“东西”也可以是虚的。比如一技之长。宜家家具店买来的平板大衣柜组装不起来?我来帮你装。帮了不白帮,给点服务费。

Airbnb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空中旅店”。这是它在泰晤士河上“放漂”出租房屋。今天,分享经济在英国已经是一桩价值100亿英镑的大生意。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普华永道PwC预测,在今后10年中,英国的分享经济可达2,250亿英镑。

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严重经济衰退,迫使许多英国人“另辟蹊径”。过去不屑一顾、不值得劳神的挣钱机会,变成了“有枣没枣只管打两杆子”。危机过去,物尽其用的分享习惯却已养成。另一个推动分享经济形成规模的催化剂是网络。有人要出租,有人要借用,网络为媒,互通有无。90后、00后一代成为分享经济的弄潮儿也就不奇怪了。

根据普华永道PwC的报告,77%的千禧年前后出生的年轻人,更看重的是“经历”而不是“东西”。他们认为,对物质的使用权重于对物质的拥有权。这个比例,是25岁以上接受调查者的一倍。太多的调查描绘的年轻一代重利轻义,重物质轻精神,迷失在电子玩意儿里。普华永道的报告令人耳目一新。

已经形成世界性市场的“分享经济”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型:

轿车:分享经济的最大一宗买卖。家用轿车购买、保险、路税、保养耗资不菲,但实际的利用率并不高,“一生”中多数时间停在家门口或路边。Zipcar把闲置的轿车组成一个覆盖一个城市的“车队”,共需要者就近租用一、两个小时。Blablacar为搭顺风车者牵线搭桥。Parkatmyhouse则为驾车上班没有地方泊车的人联系住家闲置的停车位。

租房: 短期出租住房,从整栋房屋到其中一间卧室甚至是客厅里的沙发床。其中,Airbnb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空中旅店”。

工具: 英国人打发时间最大爱好之一是“自己动手”Do it yourself。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自己动手要有得力的工具。而电钻、电锯等工具要买新的非常贵,而多数人的DIY往往是三分钟热情,工具买来了,兴致可能已经过去。于是,租借工具或互通有无的交换成为“分享”的热门也就不难理解。

帮手:工具好,还得会使。无论是DIY做手工,还是“沾花惹草”拾掇花园,技术和经验也可以化为钞票。

当然,还有文章开始提到的“宠物共享”。自己养狗养猫太劳神,带别人家的狗出去遛遛,或给度假的主人“看猫”,过过狗瘾猫瘾。不过嘛,就我自己而言,狗交给别人溜还真不放心。(来源: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