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退役与中国奥运情节

中国前奥运110米栏冠军刘翔宣布退役,但中国人对奥运的情节依旧,“金牌还是要拿,越多越好”。《人民日报》体育部记者汪大昭对BBC中文网表示,中国人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奥运情节”,不管拿多少世界冠军,没拿到奥运金牌就好像是非常大的遗憾。

刘翔2004年在雅典奥运男子110米栏夺冠,拿下金牌,站上职业生涯的巅峰,也是第一个获得奥运田径短跑项目冠军的中国人。接下来的几年内,刘翔接连打破110米栏世界纪录,拿下世界田径锦标赛110米栏冠军,成为110米栏的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集一身的大满贯得主。

但是称霸体坛伴随而来的却是伤痛问题,刘翔在退役声明中说,人生太顺了也许并不是好事。刘翔说,“在成绩面前,我并没有重视自己的脚伤,一味地追求速度,不断加大训练负荷使脚伤由轻到重,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被迫退赛。”

刘翔2008年北京奥运和2012年伦敦奥运都因为伤痛问题退赛,引起很大的争议,甚至有人指责他接受国家培训和赞助商赞助,但却没有表现出应有成绩。汪大昭对此表示,刘翔的伤痛问题一直都是存在的,有时候因为伤情控制较佳而有比较好的表现,不会特别选择在奥运的时机因伤退赛。

汪大昭说,2008年北京奥运后,中国人对奥运有了更加的认识,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看世界体育的走势。他举例表示,有人说中国拿了那么多金牌,是不是还要继续拿下去,还是转移去做大众的健身,不需要拿那么多的金牌。“但是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与运动的成就是有一定关系的。金牌以后还要拿,越多越好,奥运的理念就是要更快、更高、更强,这是人类的一种追求。”

但是他也表示,中国社会现在改革了,今后在拿金牌的时候,必须转变一种新的发展方式,不能再以原来单纯的举国体制。“过去在单纯的举国体制下,运动员从小由国家培养,脱离家庭社会,10几岁成名,20几岁昙花一现,退役后成为社会不需要的人。”他说,这种培养方式显然并不是这个时代的需求,所以必须要改变,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放弃奥林匹克的竞争。(来源: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