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传承文明,中西兼备,四海有朋

–来自水城滑铁卢的报道

清明时节的加东仍是冬末,就在这一片雨雪霏霏中,水城滑铁卢迎来一位身着汉服,气定神闲的长者, 他就是正在北美20个城市进行巡讲的全球儿童读经教育的首倡人–王财贵教授。

王财贵教授是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会长,全球“儿童读经教育”的首倡者、实践者和推广者。1994年他在台湾发起“儿童读经”的教育运动, 当代儿童读经运动也被称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最大的文化运动。欧洲和北美成百上千的华人子弟正在通过儿童读经的方式学习中文, 而且成绩令人瞩目。

g2-1

g2-2

大家可能要问:什么是“读经”?读经是读什么“经”?佛经还是圣经? 其实, 所谓“经”就是有价值的书,每个民族都有其历史上共认的“经典书籍”,比如中国的四书五经、印度的吠陀和佛典、西方的莎士比亚等名著。在与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古人表现出良好的气度与广大的心胸。相形之下,许多近代中国人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时,其反应是很偏激的。他们认为要“西化”就必须打倒“传统”;东西两种文化水火不兼容,不能并存。在这样的思想领导下,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的教育部长下令“小学堂读经科一律废止。”从此儿童启蒙时不再读经。白话文的提倡,也渐渐地使中国人丧失了读古文经典的能力,更不用提了解其中的思想了,至此我们民族文化的承传出现了很大的断层。

g2-3

g2-4

另一方面,近代的教育理论因袭美国过甚,其教学方法乃依儿童理解力的发展过程为依据,其重要的一个观念是:“不应教儿童所不能理解的内容。”这种理论完全忽视了对记忆力的开发。其实从出生到十三岁是人一生中记忆力发展的最重要阶段。如果儿童在此黄金阶段不能接触、记忆有价值的东西,并让其在心中扎下根,那么宝贵的光阴就浪费掉了,而许多精神文化上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会流入,占据他们的心灵。儿童记忆力强,理解力弱。提倡“读经”,可谓扬长避短。让他们记住有用的东西,一时虽不能理解,但将来长大渐懂人事后,即可由脑中拿出来活用。 “儿童读经”的具体做法又是非常简单的。老师或家长只要选择出“有价值的书”,然后导引儿童反覆多念。对于海外华裔儿童而言,如果以读经方式学习中文,则可以收到惊人的教育效果,让海外华裔学生轻松高效地学好中文并能接触到最精华的中国文化。

g2-5

g2-6

两个月前, 王先生北美巡讲原本的计划里是由底特律直接驱车前往多伦多的,那里是近千人报名的一场讲座。我,作为一个为孩子的中文教育发愁的妈妈,和几个朋友一起本来打算去多伦多听讲。但是经过过去两个月几个妈妈在微信群的口口相传,水城网站发贴,希望一起听讲的父母越来越多,报名人数从最初的20人,到50人,最后是100多人报名。在多方友情赞助和热心人士的捐助下,水城滑铁卢最终成为王先生北美行的第16站,加拿大的第1站。我们这些关心孩子中文教育的父母们终于在4月4日的下午RIM Park的会议厅共同迎来了这场主题为“儿童读经与海外华裔中文教育”的讲座。

g2-7

去年我在初步接触读经的理念之后一直独自盲目摸索,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教育理念背后的信念,所以之后一年的亲子读经断断续续,顾虑重重。直到今年初我才终于有机会在网上观看了王先生十几年前的一场著名的演讲“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的视频,从而坚定了继续在读经的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念。视频里,王先生那时看起来还是一个中年教师的模样,这次见到本人看到他已经从一个黑发人变为满头银丝,着实为他多年来奔走四方、诲人不倦的精神所感动。二十年来,他不辞辛劳,足迹遍布中国各地乃至全球,只有要华人的地方,他都去推广读经。他免费演讲1,000多场,无论只有一个人听或是成百上千观众,他都一如既往不辞辛苦地去讲。为了节省费用,他经常是不住酒店,住在志愿者家里(这一次来滑铁卢,一行几人抵达后就入住在本人寒舍)虽然没有所谓名人的排场,但是,每走过一个城市,每结束一次演讲,他都用最震撼心灵的话语,改变了一群又一群人的理念,感召了一批又一批的义工,加入到推广经典教育的事业中来。

g2-9

在滑铁卢的这场讲座中, 对于教育的理念,王先生特别强调了三个最重要的道理:1)教育的时机;2)教育的教材;和3)教育的方法。先生指出,教育的时机就是“及早”开始,越早越好,因为越早开始效率越高,幼童靠记忆力来吸收学习是“如有天助”的,这个时机如果错过,13岁以后就是理解力增强而记忆力减弱,学习知识只能依靠人自己努力了。而教育的教材当以语文为所有学科之本,因为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而语文中当以文言文为本,因为会文言一定会白话,反之则不行,文言文中则以经典之经典的四书五经为本,因为只有经典才是人类人性和高度智慧的结晶。最后教育的方法就是“读”,学任何语言都是以“听”、“说”、“读”、“写”为顺序,一个幼童的“听”和“说”是天生就具备的“天分”,听得多了自然会说,而“写”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因为要读得多了,肚子里有货,自然就会写,因此如果要教孩子就是教他怎么“读”。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读呢?王先生进一步指出读经的方法是“老实”“大量”。“老实”就是无须讲解,因为儿童不需要理解就可以记忆,只要大量重复就可以背诵。儿童的理解力不及成人,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全面,这个时候要求儿童去理解是“强人所难”。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讲解上会占用海外华裔儿童本来就很有限的学习中文的时间,而达不到“海量阅读”从而突破识字关。那么,具体做法上如何做到老实大量呢?王先生很具体地发明了“三百读经法”:每天读经典中的一百个字,这一百个字读上一百遍,最后, 无论孩子能不能背诵,都给孩子打一百分。在我看来,这三个“一百”体现了一个为师者高度的智慧,上智而下愚 ,既是对儿童教育精准的总结,又使天下父母认为最难的“子女教育”成为一件简单、具体、易行的事情。

g2-10

讲座的下半场,是由和王先生同行的杨嵋博士主讲。杨嵋博士,是研究古典印度学的学者, 2002年起开始关注读经教育,后因一双儿女的中文教育而在业余时间投入东西方经典教育研究和海外读经教育实践,发表多篇读经教育相关论文并协助北京读经中心出版英文经典教材。2006年创办当代欧洲第一家读经班–汉堡儿童读经班。2009年邀請王财贵博士在德国七城市巡讲宣导读经,同年创办当代欧洲第一家读经学堂–致谦学堂,创办汉堡中华经典文化协会(海外读经推广中心)。在汉堡致谦学堂和海外读经推广中心的推动下,近年来海外读经教育蓬勃发展,海外读经班、读经学堂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同并实践儿童读经教育作为学习中文的方法。2014年邀请王财贵博士再次访问欧洲,并与王博士一起在欧洲六国十六城市做读经教育巡回演讲,反响巨大。

g2-11

杨博士作为海外儿童读经的先驱者,为我们同样身处海外的华裔父母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样板。经过不到十年读经教育,汉堡这些海外生海外长的华裔儿童们已经成长为可以吟诗赋词的有着翩翩君子之风的少年。他们的中文水平和东方文化的底蕴甚至比国内体制教育出来的大学生还要令人赞叹!她用实践证明:儿童读经是海外华文教育的唯一出路。通过读经实现“煮汤圆”识字法,大量读,也就是一大锅汤圆(汉字)煮下去,慢慢地一个个一批批地就煮熟(认识)了。认了足够的字以后,就可以进行“放牛吃草”式的海量阅读,经典、文言、白话全部通吃来加大文字储备。杨嵋博士的女儿小春子在5岁就可以即兴阅读国内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7岁就可以阅读原版的西游记,今年10岁,中文阅读量已经有几百上千万字。在学习中文的同时,小春子的英文读经和其它西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甚至梵文也都是齐头并进。这不只是一个特例,而是众多读经儿童成功掌握多种语言、多种文化、具有中西兼备素质的一个缩影。

g2-8

讲座结束后,王教授、杨嵋和家长们继续进一步的互动,对于实践当中的难点和挑战给予了更为有针对性的答疑。现场气氛热烈,随即就有家长表示愿意立即开办社区内的读经小组,即知即行的精神令人鼓舞。相信在王先生北美巡讲的带动下,我们水城滑铁卢的儿童读经教育一定会渐成气候,让广大的华人家长们看到海外华裔儿童中文教育的一片曙光。这个清明节,对于我们这些来到讲座现场聆听儿童读经教育理论的父母来说,无疑是获得了一个更为清明的头脑和更为清明的海外华文教育解决之道。(文/席爽 图/李贵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