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选和“固定任期议会法”

英国将在5月7日举行大选,这也是2011年“固定任期议会法”生效以来,英国首次举行的大选。在此前的大约一百年时间里,英国大选一直按照1911年“议会法”行事,一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5年,但是没有最短期限。

从理论上讲,决定何时解散议会举行新大选的权力在于君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王室越来越多地依赖于首相的建议,只是简单地同意首相的决定。何时举行大选的决定权最终完全落入首相之手,这使得执政党能够按照自己认为最有利于自己的时机举行大选,也使得这样的权力成为建立在共识基础上的执政党应得的优势。但是,一届议会5年最长任期的规则始终没有被违反,除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极端特殊情况。

按照现行的2011年“固定任期议会法”,英国大选每5年举行一次,具体日期是5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四。也就是说,未来两次大选将分别在2015年5月7日和2020年5月7日举行,这两天都是5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四。

根据统计,在从1945年战后首次大选到2011年“固定任期议会法”生效的这段时间里,英国平均举行大选的间隔期是3年10个月,远远低于5年最长任期。有人得出计算结果,由于新法律的实施,英国在未来100年将会少举行6次大选。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也说明历史上英国的执政党非常喜欢使用决定何时举行大选的这项权力。他们会在认为自己民望最高的时候宣布举行大选,而不是等到最后。事实证明,他们有时候把握了良好的时机,有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有时候还会出现对形势的误判。

1945年7月,英国举行战后首次大选,工党以压倒优势战胜战时英雄丘吉尔领导的保守党,让所有人感到惊讶。五年以后的1950年,工党再次战胜保守党。但是,工党这次赢得不爽,仅仅获得5个议席的绝对多数。这样的微弱优势促使工党领袖艾德礼在1年8个月之后的1951年10月举行大选。但是,工党试图以提前大选扩大自己执政能力的努力并没有奏效,反而让丘吉尔再次回到了权力的中心。

战后历史上其他比较著名的提前大选包括1974年10月大选,因为这次大选相距1974年2月大选仅仅8个月,是战后仅有的同年二次大选。在1974年2月的大选中,英国工党获得了最多的议席,但是并没有获得超过总议席半数的绝对多数,这使得工党领袖威尔逊领导的政府缺乏权威,处处受制。威尔逊决定在1974年10月举行大选,终于获得了3个议席的绝对优势,得以在1979年输给撒切尔夫人之前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任期。

撒切尔夫人也应该是一个提前大选的受益者。在她执政的前3年,英国经济状况非常糟糕,失业率飚升。到1983年,英国的经济形势开始好转,而英国在福克兰群岛战争中取得的胜利也把撒切尔夫人的声望推到了一个顶点。机不可失,撒切尔夫人决定在1983年6月举行大选,获得压倒性胜利,把1979年的43席绝对多数扩大到了144席,稳稳地拿下了第二个任期。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2011年“固定任期议会法”的实施使执政党失去了一项优势,也会促使各政党在出现无绝对多数议会的情况下妥协退让,被迫组成联合政府。当然,5年一次大选的新规则也不是绝对不能动摇。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也可以提前大选。当然,这样的情况并不容易发生。

此外,首相也可以在具有充分理由的情况发布行政命令,把大选日期提前或推迟两个月。但是我们至少在新法律实施后的第一次大选中看到,英国首相卡梅伦没有使用这项行政权力。

与此同时,随着新法律的出台,英国王室更加凸显出自己的象征性地位,与具体政治事务渐行渐远。按照新法律,英国议会应在大选前25个工作日自动解散。也就是说,当英国首相卡梅伦在3月30日中午驱车前往白金汉宫当面请求女王准许解散议会并举行大选的时候,英国议会已经在当天凌晨0点过后自动解散。这似乎是明显的先斩后奏,但人们也很难想象女王会拒绝按照首相的建议解散议会。(来源: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