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真要沉沦下去

香港电影界有周星驰、王家卫;歌唱界有许冠杰、罗文;小说家有金庸、倪匡;学术界有钱穆、李天命;建筑设计有严迅奇;商界有李嘉诚、包玉刚……在华人世界里,他们粒粒经典巨星,创意非常,别竖一格。反观现在,香港正在蕴酿闪闪新星?新一代做好接棒吗?香港自九七回归后已着力推行创新、创意产业,但均无疾而终。无论政府及投资者,在缺乏长远目光之下,香港这方面的产业,一直难以茁壮成长。

“香港创新、创意产业到了关键时刻”
香港现在终于到了发展创意、创新产业的契机。原因如下:

1) 香港早已具备了深厚的科研底蕴,大学科研成果累累,无论工程、市务、设计、金融领域,不少均在世界领先,具备优秀人才。近年内地经济崛起,香港可利用内地作为经济腹地,发挥科技成果化。换句话说,香港学术界具备科研创新水平,由科技人才把创新学术理论,将之转化成可应用技术,并结合做好产品设计,利用香港融资优势,到内地制造及规模生产,经擅长市务的港人宣传,往内地或世界各地销售。深圳刚被美国Inc.评成为世界第五大创业基地,原因是其有效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并能快速生产,令企业生产得以测试然后正式投产,争夺市场。香港与深圳为邻,且依靠珠三角制造基地,应该充分发挥中港合作的便利。

2) 处于科技先进及互联网年代,各行各业正在快速转型。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全球每21秒便有一千部智能手机销售开去。人们利用手机进入互联网世界,改变了传媒、销售等功能,记者、中介人……可能面临大转变或淘汰。无论饮食、服装、法律、传播、召唤服务……各行各业都因应互联网的便利,进行各种变革。再说,科研进步也在起革命,电池汽车兴起、无人驾驶;纳米科技也带来医学、时装……各种变革。

3) 过去港人总说“Hi Tech , 揩嘢”(意思是“高科技,碰钉”),不愿积极投资发展。香港科技产业效益,比南韩、新加坡、台湾都落后,现已到了一个非要创新不可时刻。政府似乎关切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于上月财政预算案宣布向创新及科技基金注资50亿支持初创企业。特首梁振英于一月发表的施政报告指出,决意今年举办国际IT汇,以展示香港作为区内信息及通讯科技枢纽的发展;并继续推动香港作为WiFi都会。

“香港可成为风投基金中心”
香港经济四大支柱之中,多面受敌:旅游业面临抗拒自由行的考验,物流界遭受内地货物减少经港转口而直接从内地出口的威胁,专业服务会计界也受内地人才冒起而减少倚赖香港的挑战。至于金融业,则受惠于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优势;香港要是致力于创意、创新产业,应有更多崭新的空间。

不少香港科技创业者投诉,香港缺乏风投基金支持。香港金融界对于创新投资相当保守,创投基金赚了一个水平,便exit 离场。况且,一些投资界人士根本是借科技公司上市,目的在取得一个壳。这是一个香港独特现象,因一个公司壳至少可值五千万,让急于上市的公司得以买壳上市集资。然而,当创新产业成为群聚效应,风投基金在港将有更好投资机会,且理应以耐心态度扶育企业成长,而不是急于获取小利离场。香港应朝向发展成风险投资中心,令创新产业及金融业互有裨益。

“科技创新、文化创意”
一般来说,“创意”涉及文化或商品的意念创作,“创新”涉及科技革新。港府除了重视科技创新,还着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

刚公布的财政预算案显示,港府向“创意智优计划”再度注资4亿元;在文化艺术上拨款3亿元推行新的“艺术发展配对试验计划”;在时装业上投放5亿以促进参与海外时装活动;对电影业也注资2亿优化“电影发展基金”,冀培育人才。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于2009年度公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按照创意产值、创意市场成熟程度等七项指标,在全球132经济体中,香港整体排名第三(冰岛第一,瑞典第二),在亚洲排名最高。另据联合国贸易及发展会议于2010年发表《创意经济报告》,香港创意产品出口量全球第四。

尽管她在国际间受到零星的赞赏,但港府十多年来一直备受抨击无心发展科技创新及文化创意产业。香港业界关切政府是否认真有意发展该项产业,如何持续扶助及培训人才,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从去年占中运动可见,香港年青人创意无限,要是转化成建设香港,将是无比的动力。总之,港府正在逐步发展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的氛围,也在试图为年青人提供更多创业出路及突围的空间,希望港人凭创意及实力,减少内耗,打出一片新天地。在互联网的世界,香港各行各业也在期待新星辈出,后继有人。(来源: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