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紫阳说起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如何不辜负生命的意义?眼下,似乎有两种模式可参照,第一种是类似于《智取威虎山》及各种杀鬼神剧,让人看到了一些人是如何力挽狂澜拯救山河。只是,很奇怪,这一类的模式,历史往往又喜欢冷不丁地开玩笑,这在中国历史上已渐渐成为一种”旧常态”。

可列举的例子就太多了,如每一伙人打倒另一伙人时总是以”正义”之名,最终却沦为”邪恶”之实,历史不断重复至今;以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平均分享的福祉理念最终酿成了人间死伤最为惨烈却鲜为人知的”大饥荒”;提出依法治国为名的改革措施,最终却以侵犯个人自由而成为”新常态”落地。

当然,也有一些特例的好结果,比如教科书里的国民党特务,竟然先发制人般地完成了中国人可以通过”民主”来走出专政、暴政、亡政的怪圈,继而成为中国数千年史书上所记载的先行者与试验田。

实际来看,这种模式谈不上对”生命的意义”真正洞悉或达到社会及个人价值最大化。但这类表面模式,恰恰是当下中国社会最备受推崇的功利主义、虚假主义以及魔幻主义的混合物。

真正不辜负生命的意义,很关键的因素是在于言行合一,也就是另一种模式。这类模式,有历史背景,但许多历史背景并不被人熟知,众所周知,历史”真实度”部分是被特定打扮出来的小姑娘。

即便是扭曲历史或者是不惜一切代价来扼杀历史,自古以来也从未有人做到。可以如秦始皇般”焚书坑儒”,但暴政还是留下来了,字还是被记载了,同样,此前的文革、大饥荒以及阶级斗争等,也被有心人记录在案。说到底,不把人全杀了,人的思想就控制不住。

所以,那怕最恶劣的环境,只要地球仍运转,在历史的进程里,也总能诞生出一批优秀的政治家、文化人以及艺术家,他们不同流合污,甚至不惜以牺牲个人荣誉得失而勇于坚持真理,甚至很多时候那怕这种优秀的人被大多数人所遗忘,那也并不影响这些人的本能,即做一个他认为正义善良的人。

回看中国近三十多年的改革历程,七八十年代那段轰轰烈烈的改革篇章,一直到今天,绝大多数对社会有接触并有深入思考的人大都可能觉得,那个年代真是改革的黄金期,无论是社会还是政治。

这其中,固然有社会的力量在勇于推进,但,也应看到政治体制方面的助推手,胡耀邦、赵紫阳等一批真正的改革家在历史转折中的重要作用。

2015年1月17日,是赵紫阳先生逝世的十周年。十年沧桑巨变,经济学家张维迎用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那句经典的话改编得出:过去十年既是中国经济最好的十年,也是社会和谐最坏的十年,同时也是政治改革失去的十年。

“最好与最坏”,这两个极端背后其实可以引用吴敬琏老先生的话:”当下中国最严重的危险是权贵资本主义”。好是在于,少数人先天性得利,比如最近反腐曝光出来的寻租链条,用权力之手来迅速打开资本市场的”吹牛”盛宴,这可真不是吹牛,毕竟几个月时间,公司上市,股票飞涨,回报何止数十倍。

最坏则是背面,整个国家大多数人的收入低于GDP和税收增速,粗狂的话就是,很多的你、你们拖住了国家正迈着小跑步伐的腿。

这十年,据说维稳费用大增,社会也越发动荡,无论是顶层的,还是中层的,又或是底层的,人人都难言安全。

做个异想天开的假设,倘若赵紫阳先生而今健在,对于眼下这片他无比热爱并寄予深切期望的中国社会该有多无奈?对于他那个曾付出心血并有所信念的”党”该如何评价?

形势真比人强吗?有文章称,赵先生临终前三个月还在询问:”现在老百姓的日子怎么样?民工的问题怎么样了?拿到工资了吗?农民生活怎么样?”这个问题,现在似乎好一些了。但更为严重的问题却出来了,如贪腐的严重性、老人摔倒都不敢扶、随便抓人治罪等,可谓按下葫芦浮起瓢,瓢越来越重。

是的,这都没有答案,也不是一句评价或者建议就能解决,更何况赵先生早已经被党所抛弃、所不容。

“虽有心而无力”,这是赵紫阳先生的使命,而今已然完成,剩下者当再接再厉,这可能也是许多人纪念赵先生的原因所在。

拿破仑说过,征服人有两种武器,一种是利刃,一种是思想,长远来看,征服只能是后者,从这个角度来说,赵先生也并未离我们而去,毕竟思想仍在。

原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曾任《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的杜导正在《改革历程》一书中的序言部分指出,赵紫阳对中华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对百姓负责,完全不顾个人生死荣辱,站在真理一边,站在人民一边,绝不妥协,绝不屈膝,绝不退让。

十年稍纵即逝,未来的十年怎样?谁知道,这些年形成的改革时间轴,凸显出的走势是,越是有期望,越是失望多。久而久之,可能不抱期望,才能感受到改革暖意。

同样的现实环境,除了纪念赵紫阳先生的改革遗产外,我们对当下的社会必须也要有清晰的认识及判断。”劣币驱逐良币”无疑是当前最应该警醒的,价值观混乱乃至于是非观颠倒所产生出的”冷漠新常态”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是为这个社会发出报警讯息。

不得不防!如何作为?这也有两个方式,一种是最坏的时候到了,那逐渐向好就是大势所趋,但是前提是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最坏,逐渐在最坏的时候形成一定共识;另一个是,仍然散漫,麻木不仁,最终各个击破的时候,也就是比现在最坏的时节要更坏,那时再想形成共识,可能更加困难,由此而产生的结果可能是”渐改革”变成了”快革命”。

法国18世纪影响至今的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做最后总结时说:”他们对劳动非常熟悉,对种种生活习惯了冷漠,对最大的痛苦默默忍受着。这个单纯刚毅的种族,确实成为强大的军队,威慑欧洲。但是也就是同一原因人民变成了危险的主人,由于几个世纪以来,人民几乎独自承受着莫大的负担,过着隔离的生活,习惯于偏见、嫉妒和仇恨,因而命运的严峻培养了他们的冷酷无情:既然能忍受一切,又能使一切人受苦。”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假如瓜豆是恶的,结出的果实必然也是恶的。在纪念赵紫阳先生十周年之际,现实的状况是,甚至了解赵紫阳先生的人都越来越少,老者在逝去,新者未可知,社会在喧嚣,往来无对错。

必须要承认,这当然是可怕的,历史倘若被阉割,教育出来的人当然也是被阉割的,阉割之人意识不到自己是如何被阉割的,这是中国社会蕴含风险的重要根源。

不了解历史与现实的民族,却习常喊出”宁可华夏遍地坟,也要杀光日本人”;不要人权来监督执政者的民族,却总在幻想包青天来帮助;不知道爱自己、也不知道爱身边社会的人,却哭着喊着爱这个明星、爱那个偶像,你不得不说,还是太滑稽了?还是太可怕了?

总结来说,赵紫阳留给我们要思考的太多,他已经不欠这个民族了,恰恰现在是轮到我们自己对自己负责了,你的命运最终需要你来”要”,你要或不要,它就在那里,看得到摸得着。

著名中国近代史国际研究学者、哈佛大学教授麦克法夸尔说,”如今的中国,赵紫阳是不允许存在的。到了不再偏执的未来,也许他将进入华夏先烈之列-他们为国效力,功勋卓著,但不见荣于最高统治者。当他们腐坏的政敌早已灰飞烟灭的时候,他们的英名将久远长存,受人景仰。”

确实,麦克法夸尔已经预示到了,现实是,自赵之后的中国领导人,到目前为止,卸任的,有几人被民众所记得?有几人有赵紫阳先生在民间的威望?按照历史功绩来说,没有。今天的中国,需要更多的赵紫阳,他们有政坛上的赵紫阳,有知识分子中的赵紫阳,有工商业界的赵紫阳,有民众中敢于担当伸张正义的赵紫阳。

今天真的需要赵紫阳们!

写完此文时,耳旁不禁想起,他那些被众人所熟知的话。”同学们,我们来得太晚了。对不起同学们了。不管你们说我们、批评我们,都是应该的。我这次来不是请你们原谅的。我想说的是,现在同学们身体已经非常虚弱,绝食已经到了第七天,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们还年轻,来日方长,你们应该健康地活着,看到我们中国实现四化的那一天。你们不像我们,我们已经老了,无所谓了。”(来源:BBC中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