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塞,中外景区门票对比

十一“黄金周”临近,多地旅游景区门票提价,据媒体报道,目前,票价过百5A景区数量已达101个,占总数6成。几十元畅游名胜的时代已过去。

中国景区门票 外国人也抱怨

中国国内很难找到门票免费的景点景区,即便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需要凭票参观。据环球网报道,中国景点门票价格,连外国游客也抱怨太贵。绵羊北川羌城风景区465元;武隆喀斯特旅游区315元;少林寺景区260元;张家界武陵源258元;黄山风景区230元;鼓浪屿风景区200 元;乐山市峨眉山风景区185元;深圳观澜湖旅游区198元……

国外景区收费则极为廉价,甚至免费

再看国外景区票价。英国白金汉宫成人票12英镑,夫妇二人带一个小孩总共30英镑;美国景点门票多按车收费,一辆车10美元到25美元,可在七天内自由进出景区,且许多国家公园是免费的,费城独立厅和纽约自由女神像同样免费;韩国最美丽的山雪岳山免费向公众开放,世界文化遗产昌德宫门票是3,000韩元,约合3.3美元,这个价格在韩国也就是买两个苹果;日本的公园和自然景观基本上也免费对公众开放,大名鼎鼎的富士山没有门票,富士山以及周边地区的湖泊、冒着白烟的火山地质层等自然景观构成的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是免费的,著名赏樱胜地上野公园不收门票,就连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鹿儿岛县屋久岛也同样不需要购买门票。

与其叫“景区”,不如叫“收钱机器”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接待旅客达到25.54亿人次,营业收入达到 2658.60亿元,其中门票收入达到1149.9亿元,门票收入占比接近五成。而之前建设部的数据表明,中国部分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一半以上,个别如张家界等景点已高达90%以上。也就是说,门票收入是这些景区最大和最直接的经济收入,涨价就是为了多抢点钱。而这些风景都是“独此一处,别无分店”,游客的需求弹性很小,涨价带来的就是收入上升。

国家经费投入十几年来从未增加

十几年来,中国每年在177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建设上的财政资金投入仅为1,000万元,这里的1,000万元是177处风景的总拨款额。有关数据显示,近10年来,美国每年投入在国家公园体系上的财政资金,平均折合人民币168.2亿元,中国风景名胜区却仅为0.1亿元,占美国的 0.06%。也就是说,美国每年用于国家公园的财政投入为中国风景名胜区的1682倍。美国2003年比1995年财政投入增加了约42%,中国与此同时增加数为0。在美国,国家公园统一管理,联邦政府设立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直接管理着著名的黄石公园等57个国家公园以及27处世界遗产景点,这些景点的收费标准1996年由国会立法制定,法案明确规定哪些公园不收费,哪些公园可以收费以及门票的最高限额。由于国家公园的日常开支均来自国会直接拨款,因此公园要涨价也得得到国会的批准。

其实,免费比收费能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景区门票俨然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为何国外却鲜有对景区收费呢?在经营成本存在的情况下,难道这些景区不会成为巨大的财政负担?但事实是,景区不收费反而更能获利。在不少地方,景区全由政府机构进行维护和运营,虽然不收门票,但拉动效应明显。当地零售业、餐饮业、旅馆业和交通业都因游客的到来而得到发展,政府每年的税收也因此增加。

中国大陆也有因景区免费而大大获益的事例,典型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全国唯一一个不设门票的5A级风景区。2003年,杭州拆除环湖围墙,24小时免费开放环湖公园。曾经各自孤立的小公园变为南北3千米长的环湖大公园,到2008年,免费的西湖已累计创造价值200亿元之多,比收费前增 长了10多倍,不仅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带动了西湖周边商业的繁荣,还为政府带来了更多的税费收入。相比之下,门票损失每年仅有2,600万元,大大低于免票后创造出来的税收。

“免费以景点会被挤爆”是瞎操心

支持门票涨价者的另一个理由是:“本来人就够多了,不涨价甚至降价、免费岂不是会被挤爆?”而现实是,这样的担忧并未成真。现在的杭州,免费开放的景点数量还在不断扩大,但西湖变得更漂亮了,城市环境更美好了–西湖并没有更加拥挤不堪。随着西湖旅游税收的增加,政府可以投入更多资金,提高管理水平,使景区即使增加更多游客,也能做到有序流动。国内很多博物馆也都采用门票免费,持身份证自助取票,但限制每日总票数的方式来调控客流,实现了很好的效果。足见“景点被挤爆”的担忧是杞人忧天。(来源:全叔读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