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熊妈(7)

七、风声鹤唳时候你最放松

一天上午,我正在参加“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第二轮考试,接到了儿子的电话。“妈妈,有时间吗?我在你们单位附近的德克士,下来喝一杯吧!”我心想,儿子半上午不上课,到这里来干吗呢?赶紧“鬼话连篇”地答完“没一句人话”的试卷,走出考场。一进德克士大门,我就看见儿子坐在一个靠窗户位置,端着杯子凝视远方,那帅气有型的侧面简直跟他高中时的父亲一模一样。我坐在儿子对面,小心奕奕地问,“儿子,没上课啊?”儿子回答,“高考前100天动员大会,我跑出来了。”看起来儿子的情绪一点也没受这种苦逼大会影响,兴致特高,跟我谈胡适与鲁迅,结论是:他们都是大师,只不过胡适一直在找中国制度中的缺点,鲁迅一直在找中国人性中的毛病。

f1-3

从上个学期开始,这样的会就一直不断,“高考总复习动员大员”、“最后一个学期动员大学”、“高考倒计时动员大会”……没完没了地开。这种习以为常的紧张教学关系,正被之中的一个个孩子敏感地体会着,儿子的同学中有好几个小小年纪就神经衰弱。教育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老师和家长的“密集恐惧症”。“整个族群密度太大,生存空间太小,大人很焦虑,学校很焦虑,把这种压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更焦虑!”

幸运的是,儿子没有这种焦虑!风声鹤唳的时候,他能独善其身,以局外人的心态观看着学校准备迎接暴风雨来临表演。这可能得益于他母亲没有章法的教育。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会给小朋友们多少留点作业,但是儿子能完成的时候少,老师问,“孩子,今天的作业做不完怎么办?”儿子会诚实告诉老师,“妈妈说,明天做完也不晚。”

到了再大一点的时候,我跟儿子常常玩的项目是拆我家里没有用的东西,不用的玩具、钟表、电视、收音机、手机等等。我家一切没用的东西,在扔之前,总是先拆开后,安不上了或者安好之后不能用才扔掉。前几年的时候,我发现儿子急,拆的时候急,安装的时候也急,安装好了不能用还急。慢慢地这几年,儿子变了,拆的时候慢了,装的时候也慢了,装起来之后不能用,再拆的时候更慢了。记得有一年,我哥到访我家,本人披头散发正跟只穿着裤头的儿子安装拆了一天的大电视,零件摆得满地都是。哥哥实在没有个下脚的地方,说了几句话就走了,回家之后没少跟我妈寒碜我。谁知我那宝贝老妈比我更像我,告诉我哥哥,以后多去看你妹妹,小心那不着四六的娘俩把房子也拆了。

当时,《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这本书很火,文章直指中国人的焦虑是由于不公平、不民主带来的。再加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关心别人苦难胜过关心自己幸福的民族,所以,当下的中国,整个民族都活在焦虑之中。孩子你无权选择你出生在哪里,父母是谁,性别是男是女,但是你有权先择出现在眼前的事物是什么。妈妈支持你,下次再开这样的会,早点告诉我,妈妈在必胜客等你!咱娘俩谈的话题可能是:“为什么我和妈妈从来不焦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