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从童年在哥伦比亚贫穷而阳光明媚的加勒比海滨所听到的民间故事和鬼怪传说中汲取灵感,创作了一部部精彩绝伦的小说作品,并推动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在拉美文学中的风行。

加西亚-马尔克斯4月17日在墨西哥城的家中逝世,享年87岁。他此前因感染而入院就医。加西亚-马尔克斯最著名的代表作是1967年的《百年孤独》(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这部作品讲述了富有而执迷的布恩迪亚(Buendia)家族几代人的兴衰起落。

这本译成数十种语言并创下三千万销量的作品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引来后人的竞相模仿,并启迪了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一代文学家。

加西亚-马尔克斯虽不是这种创作手法的开创者,但却是这一文学风格的代表人物。魔幻现实主义将梦幻般精彩的场景与尖锐聚焦的现实主义加以融合,并通过一个个怪诞的角色将这一切展现出来。

低劣的独裁者、入侵宫殿的牛、飘在空中的女人、不会衰老的自恋狂以及心碎的求婚者–这些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中描述的角色无一不受到读者的喜爱。

加西亚-马尔克斯逝世的消息令哥伦比亚人无比悲痛,他们不但对这位作家无比尊崇,同时还认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学作品映射出了哥伦比亚的国之灵魂。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在推特(Twitter)上发文称:哥伦比亚历史上最伟大的人逝世了,我们感到了千年的孤独和悲伤!

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一些作品成为西班牙语中最受推崇的文学作品,其中不少在美国成为畅销书。

这其中包括描写一位加勒比暴君的《族长的没落》(Autumn of the Patriarch)、精心描绘小镇谋杀案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Chronicle of a Death Foretold)、讲述跨越半个世纪爱情故事的《霍乱时期的爱情》(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以及讲述独立战争英雄西蒙·玻利瓦尔(Simon Bolivar)生命中最后日子的《迷宫中的将军》(The General in his Labyrinth)。

加西亚-马尔克斯也是一位成功的记者。上世纪50年代初,加西亚-马尔克斯富有感情的深入报道第一次引起了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读者的注意。

他随后的声名鹊起不仅是因为他对总统和暴君的描写,也是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中与许多国家领导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其中既有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也有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和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朋友说,在与这些政要亲密交往的过程中,加西亚-马尔克斯总会有种紧张的感觉。加西亚-马尔克斯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对于我的朋友是总统这个想法,我仍不习惯接受,我也没能克服掉在政府官邸中感到压抑的敏感性。马丁(Gerald Martin)在2009年出版的传记《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传》(Gabriel Garcia Marquez: A Life)中引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这段话。

作为一个自豪的左翼人士和反帝国主义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试图凭借自己的声望呼吁拉美国家紧密团结并消除美国对该地区的干预。

不过,与卡斯特罗之间的友谊也给加西亚-马尔克斯带来了麻烦。包括流亡海外的古巴作家因方特(Guillermo Cabrera Infante)在内的其他一些拉美作家曾批评加西亚-马尔克斯与独裁者建立了亲密关系。

秘鲁作家略萨(Mario Vargas Llosa)曾将加西亚-马尔克斯称为“卡斯特罗的情妇”。

加西亚-马尔克斯说,他能够利用与卡斯特罗的直接联系促成已被捕的持不同政见者获释。

他曾对《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说:我知道我能与卡斯特罗交往到什么程度,有时候他说不,有时候他会稍后过来告诉我说我是对的。

马丁的传记写道,1976年,略萨曾在墨西哥城的一个电影院里指责加西亚-马尔克斯背叛他,并对他大打出手,从此略萨结束了他与加西亚·马尔克斯一度密切的友谊。

加西亚-马尔克斯与美国关系也比较紧张,因为他与古巴关系密切,同时他对美国政策的尖锐批评导致美国国务院多年来拒绝给他发放签证。

加西亚-马尔克斯出身卑微。他是1927年3月6日出生在阿拉卡塔卡这个偏僻小镇的,童年大部分时间由外祖父母,即陆军上校Nicolas Marquez和Tranquilian Iguaran Cotes,以及两个姨妈抚养。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他们狭小的木板屋里听过的迷信色彩的玄幻故事点燃了他的想象,外祖父讲的故事尤其如此。作为一名千日战争(War of a Thousand Days, 哥伦比亚内战)的老兵,Marquez给他早熟的外孙讲了关于哥伦比亚的悲惨历史,比如屠杀联合水果公司(United Fruit Co.)香蕉工人的事件。

加西亚-马尔克斯多年之后说:这个伟大的老人没有给我讲“小红帽”(Little Red Riding Hood)的故事,他给我讲关于战争的可怕故事,关于我出生那年发生的香蕉工人大屠杀的事件。

这名陆军上校讲的关于屠杀和决斗的故事、阿拉卡塔卡的与世隔绝、甚至他第一次看到冰的经历都融入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著作里。这位陆军上校本身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著名小说《百年孤独》中的人物–邦迪亚上校(Colonel Aureliano Buendia)。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2002年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生活》(Living to Tell the Tale)中谈到关于他外祖父的死时写道,自己的一部分已同他一起死去了。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书中写道:“但是我也毫不怀疑地相信,从(他去世的)那个时刻起,我已经成为一个写作的初学者,只需进行相关的学习。”

当加西亚-马尔克斯着手学习写作后,阿拉卡塔卡炎热的天气和镇子里的杏树在他的笔下变成了《百年孤独》中的奇幻小镇马孔多。

《百年孤独》中横跨历史和时空的手笔帮助加西亚-马尔克斯赢得了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尽管他自己曾表示,《族长的黄昏》(Autumn of the Patriarch)才是他最得意的作品,而读者们最喜爱的是《霍乱时期的爱情》,但让他一举成名的还是《百年孤独》。

拉丁美洲的一些批评家称《百年孤独》是继《堂吉诃德》(Don Quixote)之后西班牙语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美国作家、批评家威廉-肯尼迪(William Kennedy)对这部小说的评价是,《百年孤独》是继《创世纪》(Book of Genesis)之后首部全人类都应该阅读的文学作品。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在一些采访中以自嘲的口吻谈论这本书,他说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会如此著名。但实际上,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已经在他的脑海里构思了很多年,他在创作其他作品时也是这样。

加西亚-马尔克斯解释说:“在我坐下来动笔之前就已经知道小说的最后一句要怎么写了;当我坐下来开始写作的时候,整本书的内容就已经存在于我的脑海中,就好像我已经读过这本书了,因为在此之前我已经构思了很多年。”(来源:华尔街日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