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說(1244):如何評估基辛格的對華政策

基辛格在尼克遜擔任美國總統的年代,曾以國務卿的身分在1971年秘密出訪中國,是當年的國際重大新聞,舉世矚目。其訪華目的是希望將中國拉到美國的一方,成為對抗蘇聯的聯盟。以中國當年的國力來說,這個構思似乎不切實際。但基辛格的眼光放得很遠,預測中國將會逐漸強大起來,成為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

當年的形勢是美國和中國結盟的最佳時機,因為中國對蘇聯推動的修正主義表示強烈不滿,而中蘇邊境也存在不少領土誰屬的爭端。在這個時刻,美國突然向中國表達善意,或多或少將會減輕中國反美的情緒,從而尋求對雙方都有好處的合作空間。

在美國方面,基辛格成功地向一個極端反共的總統尼克遜推銷他的對華政策,並付諸行動。在中國方面,周恩來也能夠運用他的政治智慧說服了一個極端頑固的民族主義的領導人毛澤東,使他不拒絕美國的親近。但有人認為熟讀資治通鑑及三國誌的毛澤東,善於掌握形勢,絕對不會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以改變中國的國運。這四個人是推動歷史進程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基辛格主導的對華政策當然以美國本身的利益作為優先考慮,但美國利益並不一定要損害中國的利益才可達到,因為這樣便沒有任何合作之空間可言。基辛格破冰之旅,打開了中國的國門,為中美建交鋪路;支持中國重返聯合國的組織,取代了台灣(中華民國)的地位,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中國以全新的面目重登國際的政治舞台,擔當起維護世界和平的任務。這對促進世界和平將會造出巨大的貢獻。

不過影響最深遠的仍是中國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經濟從此一日千里,在短短的二十年間,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將中國八億人口從極度貧窮的困境解放出來。這是人類歷史的創舉!

中美建交之後,通過雙方的努力,積極擴大中美之間的經濟交流。中國成為美國主要的商品供應商,美國企業向外投資的重要基地,雙方獲利良多。美國消費者能夠享受優質的生活及穩定的物價,由中國源源不絕運來的日常用品,功不可沒。美國企業在中國大陸設立的生產線,享受到中國亷價的勞工及高質的工作效率,獲得豐厚的回報。這都是基辛基將構思實現化之後的成果。

基辛格對國家及人民雖然貢獻良多,但他的影響力在他離開政壇之後已經逐漸減弱。今天中美之間關係的惡化,已經到達危險的邊緣,相信是他始料不及的。一場由美國幕後策劃的俄烏戰爭,將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推進一步,更是基辛基所不願見到的現象。(2023/12/16)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