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歧途》难以掩卷

近年读书少了,通宵达旦,不忍掩卷的情形几乎绝了。想不到在巴黎读丛汇泉医生的中文小说《歧途》竟然几乎重回少年,欲一口气读到底,那些人物,故事,死亡,生存,鲜血,爱和恨挟带着北方的风暴,雪,荒原,草垛,森林,掩卷之后仍久久回旋,挥之不去。

而这部小说之所以感人,不仅仅因为故事,更因为它是一部半个世纪之前的“上山下乡”运动的真实记录,是中国特定时期的历史写照。

cc1-3

什么是“上山下乡”,什么是家庭出身不好的子女,什么是右派,什么是反革命,什么是破鞋,什么是知青返城,这些词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也许不被人理解,而我们一代人从这些词汇中活出来,烙在我们的肉体。丛医生笔下失去人资格的老张头,被枪毙的老右,曾经和我们交臂而过,他的39个伙伴更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或者我们自己。小说不是历史,却记录了比历史生动的多的第一手资源性的材料,让我们对历史有活的体验。

文学仍然是文学。一部作品,犹如建筑,一定有它的结构。《歧途》的结构几乎是两栋院落:北大荒的生与死;返城后的命运搏斗。第一部分已经非常好,所有的情节安排都楔合完整,紧致不露琢痕,而且是怎样动人心魂的事件!小说如果结尾在北大荒,应该已是完整的作品。而小说主人公回城以后的命运,那是另外的风景了。两个部分的描写有落差,前面的宏大和后面的琐碎;前面的悲剧和后面的皆大欢喜;前面的群体命运和后面的自传性质;前面的真实和后面某些编排痕迹……

当然读者会关心小说主要人物的命运后来怎样,常见的方法是用结束语的形式作简要交代,作者不妨用第二部小说再展开另外的建筑大厦。(文,傳杰,原法国国家图书馆中文部主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