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国系列之六

天府四川,旅游胜地(3)

五、走进锦里—游走在漫长的历史画廊

锦里被解释为:锦上添花,里藏乾坤。锦里 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就非常有名。“锦里蚕市,满街珠翠,千红万妆”,这句韦庄在《怨王孙》里的名句,只有到了锦里,你才会体现更深。有人说,锦里是成都的历史记忆,绝不过分。今天的锦里依托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为外表,川西民俗民风作为内涵,扩大三国文化的外延,再现蜀地独特魅力。

jl1-1

老街景依旧

锦里入口非常简单,一座高高的门楼下,两扇高达4米的黑色大门,上有一匾,书熠熠生辉“锦里”二字即是。在闹事中,假若不注意,你也许会错过。当然,对对联有研究的游客,可能就不一样了,入口两侧的醒目对联是:史标三国辉秦汉,客聚五洲乐古今。假若你已经转悠到了门前,黑色的大门森严威武,拳头大的门钉,几十行整齐排列,好似那忠诚的卫士守卫城门。

jl1-2

游人如织的锦里古街

尽管联合采访团刚从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采风回来,但锦里的文化一下子让大家凝重,似乎时光退回一千年。非常感谢主办方的周到安排,因为当日中餐就在锦里入口处的“三顾园”中解决,亲近历史上的成都。笔者认为,锦里的特色不仅在表面上,即建筑风格上,而且也表现在内涵上。比方说,“三顾园”餐馆的菜单就沿用了很多大家熟知的三国故事或传说。吃饭时计划将菜单抓拍,但后来竟忘记此时,所以尽管拍了很多菜的照片,但对得上号的也就是“草船借箭”了,其他的如张飞牛肉、三大炮等却不知所云。但愿将来还有机会旧地重游,再补不迟。

jl1-3

旧戏台,让人怀念过去的时光

解决完物质食粮之后,联合采访团采取自我组合办法,游览锦里。谢谢少君先生主动请缨,带领我们第一批人士大体了解锦里的构成及特别突出的部分,然后建议我们慢慢体味锦里的韵味。从头至尾,锦里布置得十分庄重,黛青色的瓦顶,黑色的栏杆,色彩斑斓的店幡,或浓墨重彩,或清新高雅,成为锦里特有的亮丽风景。路的边处,是竹林,有水的地方,长有荷叶,绿色恣意生长。

jl1-7

名菜“草船借箭”

锦里所记载的是川西古风民情的悠久与隽永,历史的烙印在缓步慢行的脚下无声无息地逝去。沿着那条长长青石板路蜿蜒前行,宅邸、府第、民居、客栈、商铺、万年台坐落两侧。川西坝子的民间日常生活,在大家行走中,以原生态的形式一一陈列。酒肆、客栈、戏楼、当铺、刺绣、竹编、织锦、灯笼、黑瓦、灰墙、青苔、翠竹交错之中,暗香涌动。当然,诱人的川茶、川菜、川酒、川药、川戏、名小吃、手工艺品等,在这特定的环境中,更是吸引人。

jl1-4

店幡、红灯笼、游人,宁静好个秋

少君推荐说,他最迷恋的就是那古香古色的“锦里客栈”。整个客栈由“客栈”、“隐庐”与“芙蓉”三座风格各异的清末民初建筑群组成。走进庭院,廊坊、天井、花园、假山、绿茵、流水,典雅清幽,闹中取静。少君积极向大家推荐,有机会入住此旅馆,别有一番体验。锦里不仅有经营“三国菜”的“三顾园”餐厅,有可以听戏的“三国茶园”,有中式庭院风格的“锦里客栈”,有雕塑家钱绍武所题牌匾的工艺品店“宝镜斋”等等。巷子里面,还有一座古时四川大宅院里才有的戏楼。戏台的背景是一个很大的川剧变脸,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川剧的精华。

jl1-5

好一幅川西生活图!

历史上的锦里,也曾吸引无数名人骚客。比方说,唐代诗人卢照邻描述当时的繁华锦里:“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今天,成都重建“锦里”,不仅让游人多了一个休闲处,而且这里更是让人回味,深思历史风情。如果说上海的“新天地”是一个酒瓶装新酒的人造景观,是上海洋牌文化的一道华丽布景,那么锦里就是成都历史的回忆断面。可以这么认为,锦里是成都历史教科书中的一页解说,是成都本土与怀旧的“清明上河图”,也是“天府”的一条街。

jl1-6

西蜀第一街牌坊

据说,锦里最美的时候是黄昏:落日余辉柔柔地洒在房顶上,灯火尚未闪烁,有人的喧闹渐渐远去,远处的天空只留一片暗红。也有人说,锦里的难以忘怀在她的夜晚。当夜色降临时,灯影憧憧的锦里添了几分浪漫的情调。特别是当那大红灯笼高高挂,一齐点亮的时候,漂亮,妩媚。在这浪漫的夜色里,锦里的茶馆是恬淡的,给一壶清香,品味这世间的淡泊。锦里的酒吧则最适合夜色,叫上一杯酒,思念一个人。可惜,这一次笔者未能享受锦里的绝色夜景。

jl1-8

午餐所在地–三顾园

在中国,笔者已经穿越大大小小的城市以百计,城市的独特个性与文化内涵危机到处存在。尽管锦里不能完全代表成都的历史和文化,但她的成功反馈了一个积极的信息–传统也是美丽的。当海外游客喝着煮酒坊烫热的白酒,在餐馆中用筷子夹起麻辣豆腐时,中国传统文化突显。离开锦里,笔者带着沉沉的思念,走进相邻的武侯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