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移民潮再现?

暑假来临,香港又进入移民旺季。单亲妈妈Dodo把握最后两周收拾行装,月底将带同15岁的儿子移民英国,让他在伦敦升读高中。“准备了快两年终于成行,赶得及在儿子升高中前走,大家都松一口气。 ”她对BBC中文说。这比原定计划提早了很多,她原拟待儿子中学毕业后送他到海外读大学,但“反送中”运动和国安法落地香港改变了一切。 “以前是为了让他扩阔视野,完全没想过政治,现在是局势逼着我要尽快带他走。

从事活动策划的Dodo曾在外媒任职记者,对政治风险相当敏感。她说自己移民的“死线”是儿子高中前,因为教育局2021年宣布以“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公社科)”取代“通识教育科”,该科目为高中必修科,规定学生在中四及中六三年间至少到中国大陆考察一次。“被政府强制去大陆交流,但学生出入境大陆会否被扣查?我儿子曾经在社交媒体批评政府,会不会在大陆出事?虽然只是两日一夜的行程,但我非常担心他的人身自由和安全。”

另一名移民港人妈妈Mandy,考虑的则是“新时代”下小孩的竞争力。“外资陆续撤走或缩减规模,可预视十年后香港全面中国化,越来越多国企,会变成普通话、大陆人主导的地方。但我儿子一直是读英文学校,又没有大陆人脉,留在香港发展没有优势。 ”她从事市场营销,丈夫在银行业任职,上周携同9岁和11岁的儿子举家移居澳洲布里斯班。“相对高峰期,这个暑假走的人少了,但没有少很多。我的圈子里,大家都默默地在执行移民计划。”

2019年后数以十万计港人移民,而香港教育局每年公布的《学生人数统计报告书》显示,2019年9月到2022年9月的三年里香港流失近6.8万名中小学生,其中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一年就流失2.7万人。

相比之下,在反修例运动前的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学年,中小学生净减少人数为2429人。换言之流失人数在3年间增逾10倍,而流失率也从0.35%进一步扩大至3.99%。退学潮也蔓延至幼稚园,截至2022年9月的过去一年,至少6500名幼稚园生不再在港升学,流失率约6.31%,创近年新高,当中有八成(5154人)是在幼稚园低班(K2)升高班(K3)前退学,流失率高达9.69%。对此,教育局回应指,家长一直有为子女选择就读学校的权利,学生流动包括转校、移居内地、海外升学等亦属“常态”。

哪些学校最受影响?
一位不愿具名的英文中学校长对BBC中文指,政府不愿对外承认移民潮导致学生人数锐减,但官员与教育界内部接触时“大家都心知肚明”。 “数据会说话,如果只是自然流动、是常态,为什么2019年之前没有这么明显的流失率?”这名校长表示,该校全体学生约800人,退学率一直低于4%,但2019年后逐年递增至高个位数甚至双位数,高峰期达14%,即一年流失過百名學生。“以前退学的多数是中四、中五的高中生,自己去外国升学,但这两三年反而初中更多,几乎全是举家移民,去英国、加拿大或澳洲。”

他所在的中学为直资学校,即参与政府“直接资助计划”的学校,相比官立和津贴学校,校方在收生和课程上拥有更高的自主权,但学费要数千至数万港元。 “我们的家长都是中产阶级和专业人士,以前享受惯自由,对现在的香港会有想法,觉得前景不好就走。这波退学潮也很吻合整个社会的趋势。”

现居澳洲的香港妈妈Mandy,两名儿子以前均就读直资英文小学,其中一人更是在传统名校拔萃小学,她说移民前内心挣扎了很久。 “这么多年来我花尽时间和资源送他们入名校,希望他们赢在起跑线,离开了岂不是前功尽废?”但她还是把心一横,认为目前直资学校的“中国化”程度未算严重,但估计再过两三年也“难逃一劫”。 “我不反对国民教育,问题是执行的强度和内容。现在是强行灌输和控制思想,长远来说会限制小朋友的视野、创意和表达能力。”

月底将移民英国的Dodo也说,国安法生效后看到儿子的教科书改版,例如表明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份”,1989年六四事件后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是“做错了”而被革职,甚至指香港从来不是英国“殖民地”。“连我儿子都问我,为什么连历史事实都可以改?究竟有没有《中英联合声明》?当教育变成洗脑,你会问自己,接受到孩子将来要摇红旗、戴红领巾吗?我不得不带他走。”

除了传统的中产校区,基层校区也受退学潮影响。化名林女士的幼稚园校长管理一所位于新界天水围区的学校。她说全校有近420个学额,2021年度开始收生不足,目前只剩下约370人。“创校30年,我们一直都是收满生的,从来没听过为了移民而退学,但这两三年突然每年走十几人,几乎全是移民。”她对BBC中文说。她说,退学移民的不少是该区的私楼家庭,但也不乏背景较草根的公屋家庭,很多是以BNO签证到英国。 “大部分人是中途退学,走得很急,一获批签证就走,有的家长甚至离开了香港才寄信来说要退学。”

一个月前刚移民到英国的晓仪,就是让3岁的小孩中途退学。她说儿子在新界元朗就读幼稚园幼儿班(K1),申请退学时校务处职员显得轻松平常。 “机械式地帮我处理文件,也没有细问退学原因,感觉他们已经对移民潮习以为常。”她自言政治冷感,不太在意反送中运动和国安法,但她和丈夫均从事服务业,分别是美容顾问和发型师,疫情期间被严苛的防疫政策影响生计和生活,对港府施政感到烦厌,去年三月决心移民,筹备一年多后出发。“适逢英国移民门槛低,就把握机会走吧。加上未来香港教育制度必定加强普通话教育,有可能会牺牲英文的课时,但始终英文才是国际语言,去外国会对儿子的发展更好,他的世界会更大。”

最坏情况过了吗?
香港教育局回复本地媒体查询时称,根据人口数字推算,预计未来学龄人口持续下跌并非过渡性而是结构性。特首李家超回应退学潮时则表示,香港人口进进出出情况普遍,相信“最坏情况已经过了”,即使有流失,数字也“不是以前看到那么大”。他又称,政府正想办法鼓励生育,令“人口更丰富”。但《明报》引述教联会副主席林翠玲表示,幼稚园生移民退学的情况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即使跌势收窄,也无法重新填补已经流失的学生,对整体生源不乐观,她又指全港10多间幼稚园将于暑假停运。

在天水围区营运幼稚园的林校长透露,业内有学校给教师八折、九折支薪,她的学校则在硬件上减省成本。“以前很豪爽地买玩具和教材套给小朋友,现在要精打细算,或者买原材料回来自制。学校的门锁坏掉,以前二话不说就请师傅来维修,现在要拜托懂工程的家长来帮忙。有些外墙撞破裂,如果纯粹是影响外观、没有危险性,就干脆不弄了。”

不愿具名的英文中学校长对BBC中文形容,退学潮对直资学校打击很大,每年的学费收入以百万计锐减,政府按学生人头提供的资助也即时减少。“政府经常说,你们学生少了,但老师也因为移民潮少了,开支也就少了,只要妥善管理就没问题。但这说法不符合现况,因为退学的人不是集中在某一两班,例如中四级有四班,每班走五个人,我们不会因此而缩成三班,不缩班就不能减少老师人数。变相我们收入不断减少,但教职员的开支还是要维持。 ”他表示,从该校数字来看,今年退学率由前两年的双位数降回高单位数,情况有回稳迹象,但隐忧仍在。“移民潮与政治环境相关,如果政治转趋平稳,我们的确是过了高峰,未来比较乐观,但如果政治环境再变差,而西方又加大力度吸纳香港人,那就难保再有移民潮。 ”

近期,港府预告为《基本法》23条立法,进一步增加国安罪名,香港警方国安处也谋求行使“域外效力”。教育方面,北京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法》,实施对象首次涵盖“港澳台同胞”,香港建制派议员陆续提倡“去英语化”或要求学生到大湾区大陆城市上课半年。

另一边厢,加拿大政府修订港人移民的“救生艇计划”,今年8月15日起将取消“Stream B”的学历限制,只要在当地工作满一年就可申请永居身份。有评论指该政策较英国的条件更宽松,或会激起新一轮移民潮。上述不愿具名的英文中学校长坦言,这些种种都让教育界捏一把汗。“每一次西方国家放宽移民条件,都震荡香港社会和教育界。不知道有多少学校能熬过这个寒冬。”(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