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說(1079):鄒至蕙為什麼能當選市長

今年是排華法頒布100週年,鄒至蕙(Olivia Chow)當選為多倫多市長。加拿大進步了,華人也進步了,曾出過六位市長,最先是英屬歌倫比亞省甘祿市的吳彼得(Peter Wing),跟著是緬尼吐巴省達芬市的麥鼎鴻(Inky Mark),安大略省濕比利市的黃彼得(Peter Wong),溫歌華的沈觀健(Kenneth Sim),佐治王子的余星友(Simon Yu)和現在的鄒至蕙。我與鄒氏相識三十年。她對社會的熱心,是眾人所稱讚的。她對公益事宜克己耐苦,能幹有為,我自始即認為她是大有前途的“民選官員”(華人社會誤稱為“政客”,這是罵人的話)。她的功業,以支持弱勢群體,扶持民間團體稱著。每當不利移民的政策出台,她都敢於仗義執言。她常常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積極為移民爭取各種權益。她從社工到教育委員到市議員、國會議員,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可作為多倫多市長而無愧。

鄒氏於2014年參選多倫多市長不果。當時有人對我說「她已不能再翻身,你也不必再跟她來往。」各人有各人的困難,也有各人的辦法,不必棒打落水狗。堯有九年之水,不失為帝;湯有七年之旱,不害為王。我在憤怒之餘,寫成了「誰敢說敗局已定?」預言八年之後,如果她採取「左進策略」,可以當選為市長。給我言中了,只是時間上是九年,比我所預料只多了一年。

多倫多是加拿大貧富不均最嚴重的城市,這是三級政府無法否認的事實,也無從掩飾。在住豪宅,開平治汽車的美好生活周圍,有餓著肚子上學的孩子,失業的青年,住不起房子的家庭,而且情況日趨嚴重。2005年人口普查的中層小區(Neighbourhood),比1970年少了不止一半。目前貧窮的小區,是富裕小區的兩倍。在貧富不均的多倫多,市政左右兩極化是不可阻擋的趨勢。溫和的左派政治,有龐大堅固的群眾基礎。

可惜2014年省選,新民主黨為了洗刷「大花灑社會主義政黨」的形象,訂立了類似「雜貨店」的政綱,包羅萬有,失去了新民主黨基本群眾的支援。而商人、中上階層的人,對新民主黨的觀感,未有改變,所以新民主黨大敗,只得20席。在加拿大的市選,名義上是沒有黨派,其實背後有政黨積極的參與,鄒氏是新民主黨非正式的侯選人。她的宣傳重點,是怎樣不會大花錢; 怎樣在擔任多倫多市財政委員五年期間,她以嚴謹的手法,平衡預算; 她的薛伯-芬治輕鐵計劃,可省十億元,她的全盤交通的計劃,可避免三十年加稅。可惜商人和中上階層的人,聽之渺渺。

多倫多的市政,每八年一個左右週期。偏左的苗大偉,做了八年。偏右的福特和莊德利,已做了九年,潮流又再偏左。因應時勢,鄒氏有很大機會當選市長。鄒氏把推進社會住房項目作為首要任務,市府作為開發商,建設更多經濟住房,保護租客免受迅速驅逐。設立安全經濟住房基金,每年撥款1億元,用於經濟出租住房收購、維修和轉讓,將經濟出租住房供應商改成非盈利社區和原住民住房供應商;在市府土地上開發2.5萬套租金管控住房;加強租客支持和保護、協助租客應對房東驅逐和漲租;加強反驅逐條例修訂;鄒至蕙承諾讓市政府直接參與建設,建造2.5萬套市屬和非營利性運營的租金管制出租屋,其中最少7,500套低於市場租金。

沿士嘉堡輕軌走廊設公交專用快速道;將嘉甸拿東調整改建成從櫻桃街(Cherry Street)到頓河谷花園大道(Don Valley Parkway, DVP)的地面林蔭大道,可省錢並能開闢5.4英畝土地用於8,000多套住房開發。全市擴建多倫多社區危機服務;設緊急反應轉型小組。延長市圖書館開放時間。在這樣的政綱之下,市民的體力和智力,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工作,多倫多成為更安全、更繁榮的城市,有著持久的安全、實際的幸福。鄒氏重塑了她支援弱勢社群、扶持民間團體的形象,重新組合勞工、族裔、婦女的支持。一言以蔽之,她推行了「左進策略」。這是一次庶民的重大勝利。

去年7月福特省長宣佈實行在大多市及渥太華賦予市長否決市議會的權力,如果效果良好,還會推行到其他城市。鄒氏宣稱不會使用省長福特賦予的所謂「強大市長權力」,而是要在一個包括競選對手和其他支持者的市議會中,爭取多數支持。在適當時候,鄒氏必須運用否決權。市政府大部分的工作是對地產的管制和服務,影響到地產的價格。為了取得億萬的暴利,全世界的大發展商都處心積累企圖控制市政。大發展商指使他們的從仆參選為市議員,進入市議會為民意代表,透過法律和法規,操縱市議會。在這方面,加拿大可說毫不例外。

大發展商的利益,就是把地價、房價、租金,提升到最高,而且不斷迅速上漲。因為市政與地產息息相關,他們必須控制市政以維護自身的利益。第一步是控制市議會。大發展商親自吃飯,親自睡覺,親自做愛,但極少親自參選,而是另找代替者。特朗普是大發展商,他糊里糊塗,莫名其妙進了白宮,他逃稅、玩小明星等都曝光了。大發展商一般是支持律師、小發展商、地產經紀參選成為市議員。現在加拿大各大小城鎮的議會中,代表大發展商利益的最少有三分之一,甚至是一半或者超過一半。正如中國人所說:“大發展商把民選官員都收到葫蘆裡。”或是洋人所說:“他們把民選官員都放在口袋裡(They have all the politicians in their pockets)。”

發展商控制市政的結果,是房價過高,房價通常佔一個家庭開支的30%,房價過高,百物皆貴。常聽說新移民把房價拉高,使到當地人無法擁有自己的房子。這是供求的問題。地產商為了謀取暴利,控制房子的供應量,使房價上升。罪不在新移民,而在地產商。中下階層的人畢生辛勞,到最後只剩下一個房子。他一生的血汗,無形中,不知不覺中,給大發展商取去。世界各國的超級巨富,多是地產商。他們賺太多錢。

有時也有些市長,以市民的力量當選,但他們上任後無法駕馭市議會,理想無法實現,給人罵騙人,這是廣東人所說的“好心給雷打”,實屬無奈。先有丹尼遜(William Dennison)後來是歌倫比(David Crombie)。丹尼遜15歲離家做伐木工人,自學成才。歌倫比出身是懷雅遜學院(Ryerson College)的政治講師,兩人在二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立場都是反對大發展商,維護市民的利益。在市議會中,市長的行政權,無法牽制議會的立法權。福特給市長否決權的建議,「濟代議政治之窮,矯選舉制度之弊」。

如果鄒氏不使用否決權,她自言「住房、住房、住房」的政策,很難實現。(文/林達敏)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