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侨互助会创立49年

位于加拿大西部温哥华的中侨互助会(S.U.C.C.E.S.S.)成立于1973年,明年将迎来五十周年。现任中侨互助会总裁周潘坤玲在温哥华唐人街片打街上的办公室,接受了加广中文记者的采访。因为疫情,中侨的服务大部分转为网络,活动需要预约,所以,办公室显得有些冷清。而温哥华所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疫情缓解,周潘坤玲表示,中侨计划逐步让员工回到办公室上班。

正准备接待来自乌克兰的难民
周潘坤玲告诉记者,上周,他们与省政府部门召开会议,研究如何帮助即将到来的乌克兰难民。她表示,帮助难民是中侨的传统,在具体操作上,她希望做到公平与公正。从中侨互助会成立,他们帮助过阿美尼亚难民、越南船民。最近这几年则是帮助叙利亚难民、阿富汗难民,以及接下来的乌克兰难民。

中侨在温哥华国际机场设有接待站,难民抵达后,由他们帮助初期的迎接与安顿。为了更好服务来自不同国家的难民,他们也招聘懂得难民使用语言的义工和员工协助。周潘坤玲介绍说,以她的观察,难民和普通移民是一样的,最大的愿望是独立和融入。周潘坤玲说,“他们来自饱受战乱的地区,明显受到精神困扰、情绪困扰。所以,我们需要在情绪上、心理上、经济上支持他们。在这些心理问题得到解决之后,绝大多数难民开始建设更好的生活,学习语言,寻找工作,或者开创小生意——没人愿意一直依赖政府。”

她举例说,中侨为所有移民难民提供英语学习、工作技能的重新培训,以及国外资历认证,最大程度帮助他们在曾经工作的领域找到工作。周潘坤玲说,“作为一个华裔机构,有这样的机会去帮助其他社区,帮助多元社区,展示了加拿大的包容,展示华裔移民的成功,和他们对加拿大社区的重大贡献。”

坚持多元包容的价值观
中侨互助会的创办人之一叶吴美琪(Meggie Ip)在接受加广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中侨互助会的成功得益于它始终坚持自己服务移民、多元包容的价值观。叶吴美琪说,“你看到我们中侨的标志,是两座桥,我们那时候的定位是桥梁,希望新移民来到,有我们这个桥可以跨到主流社会,另外一条是,主流社会可以跨国这座桥,认识新移民。”

她感慨说,五十年前,中侨互助会成立,能够做到现在这一步,真是想不到。她认为,加拿大所有服务都应有对新移民的关怀,不应该让他们自生自美,无论如何,新移民也是社会的一份子。目前,加拿大整体对移民的态度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十年前,周潘坤玲成为中侨互助会的主席。她首先希望,民众不仅仅认为中侨是个帮助华裔新移民的机构,而是意识到,它帮助所有移民和难民,显示加拿大主流价值中多元和包容。周潘坤玲说,“新的标识中,有不同人的背影。它是想说,不论年龄、性别,不论背景、教育、性取向,人们聚集在一起,而四周是BC省美丽的山峰和海洋,而中侨是一座桥梁。正如我们的使命:我们如何创建一个让新移民有归属感的社区,在人格上,情感上,经济上独立。同时,成为总体上健康快乐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

再有,中侨一直发展与壮大,其中重要因素是需求在增加。随着战后婴儿潮一代进入老年,加拿大人口逐渐老化,需要新的移民加入,不然无法支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周潘坤玲说,“所以,需要支持那些比我们晚来的移民。我是移民,我希望能为新移民在加拿大安顿和发展铺平道路,提供建议。我们是社区的面貌,无论社区的构成如何。我们不应倒退,不应歧视其他族裔,我们需要包容。”

面临众多挑战
谈及未来面临的挑战,周潘坤玲表示,首先是没有足够的资源,一边是希望能够做得更多,因为各种需求就摆在那里,但有限的资源,让人难以取舍。中侨互助会每年可以得到三级政府5,800万拨款。同时,他们也组织年度的大型筹款活动,比如中侨百万行,大型慈善演出,以及高尔夫慈善比赛等。周潘坤玲强调的第二个挑战是,这两年的疫情,针对亚裔的种族主义仇视在增加,而一些政客的态度、语言对改善状况没有帮助。周潘坤玲说,“这是个持续的挑战。如果想建立一个欢迎不同族裔的加拿大,我们必须坚持反对种族主义。要保障社区不被分裂,我们需要坚持我们的价值和原则,要包容,而不是种族主义和歧视。”此外,加拿大各地都面临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人口老化,令中侨的服务需要不断调整。

服务需要与时俱进
在多年为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周潘坤玲能迅速意识到,中侨的许多项目需要扩大、创新,与时俱进。比如,她认为,政府需要认真研讨婴儿潮退休一代人的需求–他们和以前的老人家不同了,他们寻找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安老院,而是需要新的服务项目,可以让他们在家中安度晚年。周潘坤玲还表示,疫情期,大量使用视频虚拟方式服务令她受到启发。她说,两年来,我们学习了很多利用网络设备,Zoom,远程讲座、讨论、探视等。她看到社区服务的未来,就是可以通过虚拟、真实到访、电话等多种方式结合,来完成服务,扩大服务范围。

义工贡献重大
中侨互助会的成功中,大量义工的付出功不可没。加广采访了中侨的长期义工谭美芳。她移民加拿大三十年,而且年近七十,但她还在坚持为中侨做社工。谭美芳说,“我把做义工当作上班,星期一在列治文残疾人服务,有两天在食品银行,还在失忆症老人服务项目—— 从周一到周五上午,每天做义工四个小时。而如果中侨有特别活动,我也会参加。他们开玩笑,叫我义工皇后。”

她为中侨做义工多年,也有人不理解她的行动。但谭美芬感觉,如果没有家庭的经济或其他负担,做义工除了帮助别人,还能让她与不同的人接触,学习到很多事情,更加快乐、健康。周潘坤玲表示,中侨的义工团队包含了几代人,包括曾接受中侨互助会帮助的新移民,又回到我们这里做义工,还有他们的后代回来帮助我们的活动。同时,中侨还大学里招聘义工,并组织社区年轻领袖的项目,希望年轻一代了解中侨的价值观,了解社区,用他们特别的能力和头脑,为中侨的未来铺路。(来源:RCI)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