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淘宝(131):忆往昔 峥嵘岁月(下)

当有藏友介绍Gary有一套中国宣传画想脱手时,笔者自然很感兴趣,但是原初还真的没有抱多大幻想。原因有二,其一价格不菲,其二,到Gary家的距离让人生畏,单程超过300公里(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你疯了!”但十个收藏者中九个不就是有些癫疯吗?)。但与Gary交流一段时间之后,笔者还是决定跑一躺。由于Gary正在准备搬家,笔者与Gary的见面安排在周六清晨。

当笔者赶到时,Gary家的房子一眼就容易找到,因为门前放着一个大的垃圾桶。这都是表明房主在大装修或准备搬家那种。在旁边泊车妥当,Gary竟然就从房子里走出来,原本约定是从他家侧门进入的。没有想到,Gary的藏物还挺多的,而不是简单的一位Downsizing老人!

mp2-1

mp2-2

mp2-3

据Gary介绍,他搞收藏已有几十年历史,他的收藏重点就是纸制品,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海报和老照片,以及古董股票证书。笔者还特意问他,手头是否有旧币,Gary笑笑说,与钱有关的,包括旧币与硬币,都随时给他兄弟了;而他兄弟碰到纸制品,都会帮他代为收购,看来两兄弟配合很默契啊!

不过,Gary自己没有开古董店,他的销售原来靠多伦多每年一度的Christie古董展。他自己并没有申请摊位,而是直接放在他的朋友摊位上。总之,他给笔者的感觉是很专业那种。笔者的重点是这批宣传品的来历!Gary告诉笔者说,大概20年钱,他花了大价钱($1,300)从一个纸商(Paper dealer)收到这批宣传画(Gary很用心,在装宣传片的纸箱上直接标注!),过去一段时间也一直在零星销售宣传画。

mp2-4

mp2-5

mp2-6

笔者仔细查看纸箱,竟然在里面也看到有手写的标注。笔者估计,这可能是卖给Gary的那个纸商自己的标记,看来当初他花了$500。这批宣传画都是从来没有使用过的。根据网络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不少新华书店进行改造,比如腾出地方卖音像产品之类,仓库里大量宣传画需要处理。估计这批宣传画就是那时流出来的,但这也只能是笔者的推测了。谁知道呢?

因为等着eTransfer钱到账,笔者不仅参观了Gary旁边一个小屋子,堆满各种纸制品。考虑到其中与中国的不多,笔者并没有大批抢购,只是挑了几张自己中意的黑白照片。据了解,Gary夫妻俩出生在安省北部的Kirkland Lake地区,目前他每年都会回去狩猎与钓鱼,他们家族的公园很大。遗憾的是,Gary夫妇并没有搬回去的计划,因为他们的新家在往渥太华的路上。

mp2-7

mp2-8

mp2-9

至于这套宣传品中所包含的作品,大家还是读图吧!笔者只挑选几张,将网络上搜集的信息整理一下,与大家分享。

比方说,《毛主席去安源》是油画作品名。以毛泽东到安源组织工人运动(1921年)并举行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2年)为表现题材的油画。该画被称为“开创了无产阶级美术创作的新纪元”,文革期间在中国美术界具有和样板戏一样的地位。

它是江西省安源煤矿筹办“毛泽东思想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中的一幅画。交由偶然介入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刘春华参与执笔创作。1967年10月1日该画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首度展出。次年5月《人民画报》以“毛主席去安源”为名、用彩色夹页首次发表了该画。1968年7月1日经当时江青批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两报一刊”再次以彩色单页形式隆重、热烈、公开发表。署名为“北京院校同学集体创作、刘春华等执笔”。该画的单张彩色印刷数量累计达9亿多张(不含转载),被认为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

mp2-10

mp2-11

笔者估计这是前一任卖主购买时留下的标注

mp2-12

这是Gary购买时留下的文字

该画采用左右对称的图式构成,青年毛泽东占据了画面中心位置,身后是翻滚的乌云,沉降的地平线使群山显得低矮。他身穿长衫,手拿油纸伞。有人批评虽然山风吹拂着长衫,但身体结构的轮廓一点也没有得到体现。地上的草丛就像笨拙的工匠式描画,只好用阴影遮盖幼稚的技法。画作的批判矛头,直指否定刘少奇曾领导安源工人运动的历史事实,以证实他以前就是一个“叛徒和工贼”,达到彻底打倒刘的目的(文革前侯一民画过一幅《刘少奇与安源工人》[1961]的油画)。旗帜鲜明地向世人宣告:毛不仅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对该画的政治意图,1968年第9期《人民画报》曾报道:“革命油画《毛主席去安源》诞生了!这幅油画成功地表现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青年时代的光辉形象和革命实践,是一幅热情歌颂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艺术珍品。”

再比方说,许多人熟悉的《开国大典》。其实它有不同的版本。对比下面四张图片看,笔者所收到的宣传画自然属于1954年版《开国大典》。

mp1-4a

董希文1952年作《开国大典》。前排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图片取自网络)

接到创作《开国大典》时,董希文已经38岁了,正是一个画家技艺成熟的时候,他一人在北京西总布胡同一个简陋的民房里进行创作。这幅作品的完成,他前后共历时两个多月,中间还不断的修改。这幅作品一经问世,便得到人们的认可,当印成年画时,销量更是惊人!

mp1-4b

董希文1954年《开国大典》。前排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图片取自网络)

1954年是《开国大典》第一次改动。因为“高饶事件”之后,中国革命博物馆要求去掉画面中高岗的画像。董希文为保证画面不受损害,用其它作品经过多次实验后才在《开国大典》油画上动笔,删掉了高岗画像。由于高岗画像在整幅作品最边上,所以这次改动对于整个画面来说并没有太大损害。

mp1-4c

董希文1972年《开国大典》。前排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图片取自网络)

1972年是第二次改版《开国大典》,在这次改动中删掉了刘少奇,将后排的董必武补到前面来了。为什么将刘少奇去掉呢?大家可以看一下时间就知道了,这时候“文革”已经开始,我们也知道刘少奇在这次事件中收到了影响,所以将刘少奇去掉我们就可以理解了。但是这次的改动董希文已经生病了,很严重,所以改动这幅作品的任务就交给了他的学生靳尚谊。靳尚谊也很为难,既要尊重历史也要照顾老师原来作品的意图,他想到一个办法,他和画家赵域按原图复制一幅《开国大典》。这是另一个版本,但是我们都是没有见过。

mp1-4d

董希文1978年开国大典(复制品)。前排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图片取自网络)

随着运动的结束,各方面的事情都得到恢复。本着实事求是、还原历史的真相的原则,中国革命博物馆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但是董希文先生的原作经过几经改动,难以恢复,同时家属也不同意在原作上再改动。于是,博物馆找到董希文的学生靳尚谊。但是他也没有接受这个工作而是推荐了北京青年画家阎振铎、叶武林,他们在《开国大典》的复制品上画上了刘少奇和高岗。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