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说(193):小红花,送给谁?

本周同路人电影与心理俱乐部选看的第二部电影是《送你一朵小红花》。估计是这部电影相当新的缘故,在参与当晚活动时,笔者依然没有将电影完整看一遍。好在看到相关的一些宣传片,笔者试图从大家的推介中,对这部电影有些零碎er清晰的认识。

《送你一朵小红花》是由韩延执导,易烊千玺、刘浩存领衔主演,朱媛媛、高亚麟主演的电影。这部电影在2020年12月31日推出,正如在采访中导演所言,希望促动大家对普通人与陌生人的关注。

《送你一朵小红花》从癌症患者出发,聚焦两个抗癌家庭,展现两组生活轨迹,讲述了一个温情的现实故事。影片直面和引发思考每个人都会面临的终极命题,想象死亡随时可能到来,大家唯一要做的就是爱和珍惜。生活有时很苦,但希望每一个逆行和命运抗争的、勇敢的人,都值得一朵小红花。

笔者看到一篇影评,开头几个段落很精美:患癌的人很难,周围的人更难!电影中,韦一航是个脑肿瘤患者,做过开颅手术,每天吃药、定期复查、随时担心复发,活得很艰难。而他周围的人其实更难,妈妈为节省5元钱停车费跟人掰扯,一会儿说自己没现金,一会儿说手机没网;爸爸胃不好,也不舍得花钱做胃镜,甚至瞒着家人在休息日开专车赚钱;家里饭桌的桌腿坏了,他们不舍得换新的,用纸把桌脚垫了一层又一层;在奶奶生日宴上,家人们为给他治病,想卖房筹款。患者家属不仅要承受随时可能发生的生离死别,还要承担着沉重的经济压力……

组员艳子在看完《送你一朵小红花》之后就给大家抛出了几个非常有趣得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面对疾病?一是自己,二是他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可能得病,身边的亲人与朋友也有可能得病,有些还是癌症。病人,通常既有身体的疼痛,兼有心灵的压抑。如果关心过多,可能让病人觉得自己是一个负担,电影中韦小航就是这样。但如果太疏,可能让病人觉得缺失关爱而失去信心。若病人是你身边的亲人与朋友,你认为应如何与病人相处才妥当?若自己是病人,你又是如何面对的?

另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关于“丧”的思考。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中主角韦一航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走路喜欢挨边走,我坐公交车。我必须得缩在最后一排,我不想跟任何人产生联系,怕别人注意到我,我怕我刚把我的真心掏出来,我就死了。”一个字,就是“丧”。近几年,丧文化似乎比较流行,据说源自日本。时下,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不但不力争上游,工作意愿、学习意愿和消费意愿全面下滑,“对全盘人生热情降低”,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那么,大家对这种现象如何看待?电影中的韦一航又是是如何走出“丧”的心态?

而海凌在看完电影之后也分享了探讨话题,其中两个尤为重要,其一,情绪的感动:三个场景让我很有感触。第一次是在韦一航和马小远说,我去到饭店去到公共场合,我会坐角落,因为我害怕和别人接触啊,直到遇见了你我第一次打开心扉,放下这些规矩。第二次是在他俩闹矛盾时,明明韦一航心里面不想推开她,但是他却把她推开了,她好心来看韦一航,韦一航让她慢走不送。第三次是在韦一航爸妈拍视频的时候告诉他:你不在的日子,我们也可以过得很好。其间的哭点是什么?

其二,鼓励的作用:导演韩延说,和片子里的韦一航很像,我小时候没得过小红花,也没得过奖状,这辈子好像就得过一回奖状,也不是三好学生的奖状,是 100 米跑了第三那种奖状。那时候也不觉得得小红花是一件必须的事情,但是现在反过来看,我觉得其实我们都挺需要那么一种小红花的奖励,因为这种激励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好。这是不是也说明,成人的世界里我们也缺失理解认可和肯定?

在当晚讨论中,Eric同学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假若自己是主角的话,生活又该是怎么样的风景呢?这倒让Lily有些为难,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尽管对生与死有着自己的体验,但还是希望家人看待自己时能够偏向于正常人,而不是要过于关注。而Lily给同学们的问题有些残酷,那就是假若你爱上的一个人非常完美,但是她/他是癌症患者,那么你能否选择他/她作为自己的伴侣吗?Tony的回答是十分肯定的,毫不犹豫!而Tony的父亲也会支持孩子的选择。

Tony父亲给心理学家海凌提出了一个专业问题,那就是主人公在失去女友之后,如何从悲痛中走出来,并开启新的生活。海凌指出,尽管失去恋人会带来痛苦,但回想过去刻骨铭心的爱所带来的美好,这可能让主人公很快重启生活。在这个过程中,Sandy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面对癌症后,自己所经历的成长与变化。尽管当时获知这一消息时,她也感到震惊,但今天回想起来,失去的同时,她发现自己神奇般地获得了新的生活空间,让自己更好地成长。

假若患者想中断治疗,作为父母,你能够接受吗?Sandy将这个严肃的话题抛给了另外一位女士,而她的答案比较中性,她认为可以接受患者终止治疗,也可以理解那些父母愿意为孩子治疗去做倾家荡产的努力。艳子也给父母一辈建议,假若家里有老人患上绝症的话,在全面确诊之后,不要过度治疗,这样可能让老人更顺利地离开,也不会给下一代带来太大太久的压力。

最后的问题就是对于自己的死期,大家愿不愿知晓?对于这个话题,两种观点有些针锋相对!一拨人说,既然无法安排自己的出生,那么何必去安排自己的死亡呢?留一丝遗憾,生活也许更美好;而另一拨人说,对于自己的未来,需要做详尽的计划,假若知道自己的死亡日期,甚至希望能够安排自己的葬礼。可见,《给你一朵小红花》这部电影引发的大讨论偏向于生与死的命题,估计是导演所乐见的。

看来,电影《给你一朵小红花》值得大家送上一朵小红花的!最后,我在这里给大家抛一个问题吧!假若你手里持有一张扑克牌,扑克牌上有你自己的死亡日期,你想去翻开这张扑克牌吗?假若想的话,你估计在什么时候会去翻开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