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家园》后记

这本散文随笔集在这个浅秋季节终于正式出版了。她成型于去年春天,我一直在等待和寻找出版的机遇。这段时间,又写了一些新的文字充实进去,把原来收入的一些不是很满意的篇章,以及在《佛坪味道》《佛坪地名故事》两本集子中用过的文字都抽去。到了年底,县委宣传部的领导,从微信上给我转发了市委宣传部,关于资助重点文艺作品出版的文件,我感觉到机会来了,立刻准备资料申报立项,不久获知立项成功,在这春风的吹拂下,我鼓足了勇气,才有了这本集子的面世。

我除了在外求学的四年,一直生活和工作在我出生的这座小县城。李白年轻时说过一句话:“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现在也有人说,这种离不开故土的人没多大出息。是的,我承认自己称不上“大丈夫”,算是个“没出息”的人,一辈子就守在生我养我的这方土地上。可我也庆幸一生守望着自己的家乡,建设着美好的家园,这样也没有了对故乡牵肠挂肚的思念。每个在外打拼的人都有故乡,无论你身处天涯,客居他乡时间有多长,身上都会打上故乡的烙印,故乡必定成为你心中永远的牵挂。家乡是一个特别令人神往的地方,那儿有四季清新、空灵、淡远与静美的诗意;家乡是一个特别温暧的地方,那儿有梦里的老家,那份浓浓的乡愁总会萦绕心田。家乡的清晨,是从鸟语花香开始的……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乡愁绵绵无尽期。而我每天推窗见青山明月,卧床听鸟叫虫鸣,陪着老母亲吃一日三餐家常饭,说着家乡话,遵从家乡的习俗. 寄情家乡的山水、感悟家乡的变迁……少了乡愁、少了牵挂,让人静下心来作学问,回顾自己人生的漫漫路,这样想心里也坦然了许多。

从问,四年前暑假开始,虽未退休,却无需到学校去上班了。这样一来,无了工作上的压力,闲下来可以干自己感兴趣的事,读几本书、拣几方奇石、种几盆花草、写几篇文字,倒也寻到了些许快乐。

2017年五月底,我的第二本散文集《秦岭有情》交出版社后,我没有何时出第三本集子的目标,但我的写作却一直没停下来。就在那年三月底,朋友给了我《加拿大社区网(报)》总编龙牧华先生的微信号,试着添加到我的朋友圈,龙先生接受了。从此,我常向他投稿,与他有了联系。两年多时间,因有了《加拿大社区网(报)》,我的文章不断发表,龙先生又不断在微信上推介,还写有精彩的推介语。每发一篇文章对我都是一次激励。还有丁小村先生主持的《读书村》、王利军先生主持的《岭南文苑》两个微信公众号平台,也发了我不少文章,都极大地激发了我写作的热情。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不知不觉间,这本书稿快成了。我又试着给龙先生发微信,想让他为这本集子写一篇序,龙先生非常爽快地应允了。我知道龙先生每天的工作异常忙碌,社会活动多,还经常亲自写稿和摄影,能答应为拙作作序,真是给我了好大的面子。我喜出望外,接着开始整理这些文稿,并把龙先生当时写的微信推介语也录在文后,使我的文章能够增色生辉,我也算是“狐假虎威”了一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强大的内部动力。如何能够使兴趣持续不减呢?对文学创作来说,就要不断地有作品发表,有来自读者的肯定。作品能在纸媒上发表,那当然更好,特别经常能在省级以上的报刊上发表作品,那可以使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可如今这是非常非常难的。好在有了网络文学,在知名网站或影响面大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出来,读者的留言、不断提升的点击量,这都可以刺激作者的创作热情,使作者的创作之路能走得更加长远。虽然写作时孤独,有了作品却不孤单。文章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出来后,朋友圈中有朋友转发,朋友的朋友再转发,看着阅读量不断攀升,让我非常兴奋,遇着认识的读者当面赞誉我几句,让我感受到了作为写作者的幸福,如同上学时,期中、期终考试有了好成绩,受到同学和老师的赞扬一样让人满身舒坦。

感谢龙枚华、丁小村、王利军先生,没有你们的支持和鼓励,就没有这本集子的面世。感谢汉中市委宣传部将《守望家园》列入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文/陈永明)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