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社交媒体账户咋办?

研究人员奉劝人们,在生前要想想自己死后会留下的数字及基因信息。对科技日益广泛的应用意味着人们死后会留下大量的个人信息。学者们在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西雅图年会上表示,需要谨慎处理这些“数字及基因遗产”。

社交媒体及其他应用程序和网站汇集了大量个人数据,而人们的基因记录则会继续存在于生物样本库(Biobank)。然而,数名研究人员表示,对于一个人死后所有这些信息会作何处理、或谁有权访问,尚无一致的规则。“对于我们该如何处理人们过世后留下的数据存在一个重大的设计缺陷,这具有全球影响。”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研究这一课题的临床助理教授法希姆•侯赛因(Faheem Hussain)表示。“我们就个人数据和隐私的安全及保障进行了常规化的讨论,但我们也应该探讨如何管理身后数据。”他说,“这有点棘手,因为这涉及死亡,没人愿意谈论这个问题。”侯赛因表示,亲友往往难以访问已故者的社交媒体账户。

Facebook在用户死后可以将其主页生成一个纪念页面,用户可以指定一位联系人在他们去世后照管他们的帐户,谷歌(Google)则允许用户建立一个可信的联系人,后者将拥有死者帐户的部分访问权限。但这些准备工作只有在当事人事先完成了所需设置的情况下才能起效–而且,不同公司的规则也各不相同。

侯赛因还发现,在世者接管死者社交媒体帐户–往往通过欺骗或未经死者家人同意–然后把这些帐户运行得就像账户主人还活着的情况“相当普遍”。他补充道,这种现象在亚洲尤为普遍。“我能让一个虚假的我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他说,“我的亲友可能对此有异议。比方说,假如我看到有人在使用我亡兄的帐户,那可能会有一场争执,我们说他死了,而他回答:‘我还活着。’”

我们的基因纪录在死后也面临着问题,因为数百万人曾向科研及医疗生物样本库、以及23andMe等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检测公司捐献过DNA,华盛顿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hool of Medicine)生物伦理学教授斯蒂芬妮•玛利亚•富勒顿(Stephanie Malia Fullerton)表示。“我们很少考虑过那些测试完成后DNA的去向。”她说。“目前,关于人们死后这些信息应如何处理,我们尚未达成全社会的、乃至全球性的共识。在法律上,它们会作何处理是非常不清晰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法律或监管保护的。”

例如,富勒顿建议,人们应当有权允许家人在自己死后访问自己的基因记录,以达到医疗诊断等特定目的。但他们或许不希望别人出于追踪家庭关系的目的访问DNA数据。“在许多研究过程中,我们被要求同意越来越多样的事项,因此对于自己的基因信息将作何用途,我们的发言权越来越少。”她说。“但即使这么少的发言权,也会在我们去世后丧失。”富勒顿和侯赛因都表示,关于人们对自己死后留下的数字及基因信息应该拥有什么权利,全社会需要进行更公开的讨论,而个人也应该决定自己的愿望是什么。(转载自FT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