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名校招生舞弊之思考

近期,美国爆出名校招生舞弊丑闻。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花费一年多时间进行调查,终将这一丑闻公诸于众。美国司法部的起诉书指控50名嫌疑人参与了名校招生舞弊案。被起诉的50人当中,以家长为主,有33人;另外有大学里面的体育教练和外部招生顾问等,涉案金额达到了数千万美元。涉案家长多为美国富裕阶层,波及到耶鲁、斯坦福、南加大等美国知名大学。名人名校涉入其中,引发广泛关注。FBI花费一年多时间来做调查,也足见此案的复杂以及重要。

名校招生舞弊案之所以会受到如此大的关注,在于名校招生历来是个零和博弈。名校每年能够录取的学生名额极其有限。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一份名校offer,则意味着另一个具备真才实学的学生要落榜。从理论上来说,这会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让大家心有戚戚。

众所周知的是,美国名校的录取是由极其复杂的结构组成,包括学业成绩、活动竞赛、文书、推荐信等。这便使得美国名校的录取越来越变成“玄学”,即越来越难以琢磨。但也正是这种不透明性,会存在寻租空间。美国的顶尖名校基本上都是私立学校,私立学校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解决财务来源,光靠学费是远远不够的,学费之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靠捐赠,而捐赠的对象则主要是校友以及富裕阶层。为此,美国名校对校友子女以及富裕阶层子女招生天然具有倾向性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不过,名校校友对母校招生情况相对比较了解,其子女申请母校必然具有先发优势。而富裕阶层有更大的意愿、更多的财力、更丰富的资源,为子女申请名校提供各种支持。为此,哈佛大学校友子女和富裕阶层子女占比高并不能完全理解为“照顾”的结果。在需要具有财务来源的同时,美国名校也需要维持高水平的体育竞技、艺术水准,那么在学术能力和其他因素之间必然要平衡,会录取一些体育与艺术专才,这样就给名校内部人员创造了寻租空间以及有心人士提供了操弄的渠道,这是制度性原因。

这次招生舞弊案,波及到的美国名校自身也是受害者。但其也不能不反思招生流程所存在的漏洞与问题所在。这50人被起诉是因为欺诈贿赂,是对综合录取制度的滥用,挤掉了真正优秀学生的深造机会,产生了社会不公。而具有能力和意愿进行招生舞弊的家庭,往往来自于富裕阶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仇富心态。

名校招生如何寻求公平和公正的方式,古今中外历来是个难题。中国明初存在南北教育水平差距甚大的问题,在北方士人科举考试全部落榜而引发强烈反弹的情况下,明太祖朱元璋选择了南北分榜的方式。公平首先在于招生标准的一致。中国高考固然有不少弊端,但唯分数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也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之一。在具有统一标准的同时,还得考虑学生本身的家境乃至其处在的区域。如果学生因家境原因受到影响,失去了大学的录取,这确实也是不太公平,需要用其他方式来进行弥补。

美国名校的录取也从早期的唯分数论到现在的综合性评估,其核心在于不让某个族群或者某个阶层垄断生源。这跟中国的名校录取按照省市区来分配名额有异曲同工之处,并没有本质差别。我们每年会在中国访谈几百名拿到名校offer的学生,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现在几无校友子女。偶尔,会有申请材料造假的现象出现,但类似美国招生贿赂的现象目前在中国并没有了解到。总体而言,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现阶段还是比较透明。但再过10年,申请的不公平性很难保证不出现。

哈佛大学在2018年的新生当中,富裕阶层的子女占到了46%。如果用富裕阶层占社会人口总比例来看,这个数字确实不低。但事实上,如果没有名校招生各种平衡因素的限制,哈佛大学来自富裕阶层的学生比率应该更高。美国优质教育所透露出的阶层固化是一个很残酷的社会现象。出来混,总归是要还的。与其想这些歪门邪道,还不如老老实实把孩子培养好。虽然路径会艰难一下,但这成本会更低,风险更小。在申请美国名校越来越“拼爹”的当下,所考验的不仅仅是孩子这么简单了。(转载自FT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