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度首脑非正式会晤“当惊世界殊”

2018年东亚外交变化不断,继朝鲜半岛形势缓和、朝韩首脑会晤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亚洲地缘政治似乎正在经历冷战后的格局剧变。中国和印度方面都对两国首脑武汉非正式会晤都做出了积极的评价,不到一年前几乎要让两国兵戎相向的洞朗边境争议好像已经烟消云散。会晤前,中国外交部说,”两国领导人将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围绕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战略沟通”,”必将加深两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印度也认识到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国际影响的重要性。会晤后,莫迪在微博上发文称:”很高兴在武汉市会见习近平主席。我们进行了广泛的富有成效的会谈,就加强印中关系和其他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虽然这次会晤是非正式的,媒体最高调报道的是中印两国领导人参观、游览、散步,两个大国领导的“闲庭信步”却显示出冷战后中印大国政治的剧变。

冷战时期的“风吹浪打”
从全球格局看,亚洲大国关系正在经历自冷战以来最重大的变动,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大国的抉择可能将为未来亚洲乃至世界格局奠定基础。对中国和印度来说,中美中俄关系与印美印俄关系的演变为中印关系的演变创造了环境。在世界目前的70亿人口中,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加起来人口超过全球总人口的1/3。因此中印两国关系也可谓是世界和平、经济发展走向的一个风向标。

在冷战高峰时期,美苏两大国1962年威胁以核战争对决之际,中国与美国和前苏联同时交恶,印度则得到美苏双方不同程度的支持。在外交孤立之际,中国坚决与印度进行了一场”短暂、迅速、果断和有节制“的边境战争。按英国前记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根据大量印度政府内部机密做出的分析认为,印度误判了中国捍卫西藏领土的决心,其军事前进政策遭到了中国强有力但节制的军事反击。这场战争让印度乃至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在冷战的国际大环境下,特别是中苏交恶后,前苏联对印度予以全面的支持、援助。印度独立后两国对于西藏地位的争议和1962年的边境战争,让中印关系恶化,互不信任,相互猜疑,不时爆发摩擦。中国则与和其意识形态、国家制度完全不同的、和印度有历史宿怨和克什米尔领土争议的巴基斯坦成为坚强的盟友。在东亚大陆上,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印边境成为包括朝鲜半岛、台海等有可能爆发军事冲突的亚洲热点。

“逝者如斯夫”
时间的变化似乎在改变着一切。80年代,苏美冷战缓解到结束,中印人口经历巨大增长,中国与美国和俄国关系不断改善与发展,中印两国经济起飞,在各国面临着包括气候变化等非传统的挑战时期,中印两国也开始走上了缓和甚至合作的道路。中印都是有千年文明史的大国,在过去长期历史上并没有重大矛盾,当前也没有容易造成民族国家分歧的文化、宗教、种族矛盾。自苏美冷战结束以来,中印两国都开始将国家精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最近10年都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金砖国家”,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变动。中印两国的共同的经济和商业利益已经开始形成压倒其地缘分歧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虽然有着西藏及边境问题的分歧,中印缓和合作的趋势加强。

从2014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访问印度开始,中印两国的外交、国防高官不断陆续互访,开启了两国加强沟通和增强合作的道路。在朝鲜半岛形势缓和,朝韩首脑在半岛举行历史性会晤之际,武汉非正式会晤似乎是中国向印度又一次递出橄榄枝。

经济、商业、地缘和政治利益
印度媒体援引印度前外交秘书苏杰生评论习近平和莫迪非正式会晤的话说,”双方同意举行非正式会晤,说明他们都认识到了两国关系的重要性”,这是双边关系”大胆的一步”。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2016年,中国对印度投资高达10.63亿美元,是2015年的6倍多。2017年,中印关系总体保持发展势头,虽然洞朗事件使双边关系紧张,但双边贸易额却比上年逆势增长20.3%,达84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特别是中国自印进口大幅增长近40%,使双边贸易更加平衡。除了已经在印度发展壮大的小米手机,阿里巴巴等电商,中国对印度电力、钢铁、能源等制造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也在稳步增长。截至2017年底,中方累计对印投资超过80亿美元。经贸合作被认为“越来越成为中印关系的加速器和压舱石”。

从印度的角度分析,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的研究员夏相科·乔希认为,从双方经济规模看,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达到了印度的5倍,军事开支也是印度的3倍。因此,印度方面认识到和中国合作的重要性。从南亚地缘政治看,印度希望成为南亚地区领导,特别在与南亚第二大国家、与其有历史宿怨和克什米尔领土争议的巴基斯坦问题上,印度希望得到中国的支持。会晤前,印度媒体报道说,莫迪这次与习近平的会晤将重点谈印方打击”跨境恐怖活动”的努力,以及他计划如何振兴印度经济,并可能与中方探讨印方改善基础设施的设想。报道专门指出,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很多经验。在印度国内政治方面,印度明年将举行全国选举。莫迪需要在国内经济和外交方面的多重成绩支持。和有着发展经济诸多经验的中国加强合作益处明显。

“莫迪主义”与”一带一路”
但是,中印两国的一些重大分析尚未消除,包括西藏问题。西藏流亡的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和”西藏流亡政府”的基地在印度,中国一直指责达赖喇嘛是”分裂势力”。”藏独”是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在国际层面上,中印两国都在争做国际强国。莫迪自2014年上台执政以来,形成了个人风格鲜明独特的”莫迪主义”,作为新形势下印度大国崛起的战略。作为领导人,莫迪有其强硬风格。中国提出了包括”中巴经济走廊”的”一带一路”后,印度没有参加,表现出与其它南亚国家对华不同的态度。印度有媒体援引分析人士曾称,”中巴经济走廊”是对印度西侧的”包围战略”(其东侧还有中国与缅甸、孟加拉的一带一路项目)。

由于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早已伸展到印度洋,印度加强了和日本、澳大利亚、美国海军的军事合作,印媒称此举可以加强与中国打交道的筹码。但是,从大国政治角度看,在洞朗争议中,传统上支持印度的俄国并没有表态支持印度。这使得印度认识到世界形势变化对该国与中国争议的影响。此外,在加入核供应国集团等国际问题上,印度受到中国压力。在响应美国的印太战略之际,印度也在思考其外交定位和选择。

经过多年打交道,莫迪也认识到习近平同样具有强势领导风格,特别是在中印的大国国力竞争中,印度在经济方面已经明显落后于中国,印度有些人士认识到,与中国直接的经济合作成为必要甚至不可或缺的选择。乔希指出,今年2月份,印度政府内部通知其官员不要参加达赖喇嘛流亡印度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国也投桃报李,比如同意重新和印度分享下游流入印度的雅鲁藏布江水文资料,恢复两国联合边境军事演习等。中国则认识到印度庞大年轻的人口资源、市场和科技发展的巨大潜力。近年来,印度已经成为中国对主要经济体投资增速最快的国家。在中国与西方经济摩擦不断增多的新时期,特别是在中国经济需要升级改造的阶段,与市场巨大的印度合作也是不二的经济选择。

中印首脑武汉非正式会晤结束后,印度媒体上并没有出现“中国支持在印度西部反恐”之类的新闻,可见中国在发展同印度的关系之际,并不希望因此就疏远其传统盟友巴基斯坦。但《印度时报》报道说,两位领导人同意将在阿富汗开展经济合作项目。这是否意味着印度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已经有所松动?(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