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规模空前的烧烤宴

举办烧烤野餐,可窥见外来族群融入加拿大多元文化之一斑,也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眷念、固守和传承本民族文化的一大表现。

说不清渥太华有多少公园,更说不清公园里有多少星罗棋布地固定于树荫下、草地上、沙滩旁的野餐桌与烧烤炉。进入五月,芳草萋萋,花木葱茏。每逢周末,所有公园游人如织。白帆如飞,沙鸥似飘;几场同时鏖战的沙滩排球场外,火辣辣的阳光下,是久久不动的“大” 字形和“一” 字形的粉白色肉体。一张张餐桌上放满食品,一架架烧烤炉烟气氤氲,牛肉饼、猪肉肠和羊肉串的香味袅袅飘旋。

为庆祝加拿大建国150周年,今年8月13日,有幸参加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烧烤宴,地点是Britannia Park。不管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考量,都称得上烧烤野宴的巨无霸。首先,一改往年某个校友会、同乡会或侨务机构单挑独逗,孤零零一杆大旗迎风飘,三五十人热闹闹。这次是渥太华中华会馆主办,多家同乡会、校友会协办,百米许“之” 字形长廊前,多面旗帜耀眼夺目,多条横幅高挂清空。第二,赴会人数之众,前所未有。旧朋新雨,握手拥抱,喁喁私语,开怀说笑。我大概数了数,绝对不下300人。仅黑白两色的男女眷属及其混血子女,就多达二十余位。一个小女孩问一个老太太:“姥姥,你爱吃嘛?”仅凭一个去声“嘛”就敢断言: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女孩,一半血统属天津。第三,食物之丰饶,创历史之最。每家带一样拿手饭菜,随廊曲折的天字第一号大餐桌上,色彩斑驳的食物琳琅满目。洋人食物诸如“比萨”和“苹果派”也赫然在目,今天是十足的洋为中用。每家带一品菜饭,英语叫“Pot Luck”,直译其实是“幸运的锅”,真逗。

距开饭时间半小时,三架烧烤炉就开始烧烤。圆形面包里夹圆形牛肉饼,Burger,天津音译为“汉堡包”;条状猪肉肠夹在条状面包里,不知英语为何叫“Hot Dog”,华人圈里就直译为“热狗”,也挺逗。第四点最重要,解馋开胃的物质大餐前后的精神大餐,解忧开心,或许还勾动你的思乡情。文娱节目不为少,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有备而来与即兴登台相穿插。六位白发翁媪合打太极,一律绣花白衣裤;四名中年女子演出采茶舞,花枝招展演出服。一个小伙子二胡独奏了一曲《江南丝竹》,勾引得一老汉技痒难耐,笑嘻嘻说:“能否借二胡一用献献丑?”别说,《十面埋伏》拉得铿铿锵锵,古战场的肃杀与惨烈,如在眼前。唱歌不乏高手,有的真不像业余水平。孩子们演节目,无论跳舞、唱歌、吹黑管,无论中文歌、英文歌、法文歌,只要表演就有掌声,掌声过后就有奖品。

盛餐时的盛况,不必浓墨重彩,详描细绘。一通疾风卷残叶,明月赶流星,暴雨打芭蕉,骤寒袭秋蛩。不吃个痛痛快快,酣酣畅畅,纸盘纸杯不离手。

饭前节目在于“文” ,餐后活动在于“武” 。拔河,只要“河” 两边的人数相同即可,男女比例不严格。松软的草地上,往往一倒一大串,摔不疼笑疼。托球竞走,夫妻“重逢” ,“傻子”上山,……不同省市的游戏手段,在这里“欢聚一堂” 。

始料未及,此次烧烤野餐宴,让我这个喜寿(77岁)老叟博了个满堂彩 。

我女儿负责搜集节目,知我同《在松花江上》结缘甚深,老早就动员我独唱一曲。该歌的词曲作者张寒晖也是河北定县人,他的村庄西建阳和我的村庄数里之迩,他侄子张锡臣与我初中三年同窗读。解放以前,我在定县城里上小学,音乐课上学会的第一首歌就是《在松花江上》。多少年来,只要不干扰别人,我得便就唱,往往感动得自己心潮澎湃。

别看庄稼地里喊出的嗓子,因为真情浸泡了每个音符,几句歌词唱完,但觉一片静穆,鸦雀无声。等唱完最后一句“哪年哪月,才能够欢聚在一堂” ,长廊里外,两三秒内变真空。有谁暗中指挥似的,同一瞬间,掌声突然爆发,经久乃息。我乜眼四顾,微叹者有,耳语者有,静默者有。

老叟展歌喉,也算为庆祝住在国加拿大150周年做了一点微薄的奉献吧。(文/刘福琪,于加拿大渥太华)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