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会再创辉煌还是加速没落?

试想这样一个美国:经济大幅衰退,失业率飙升,刚刚离任的共和党籍总统不得人心,新任的民主党籍总统,刚一上任就连续推出刺激计划,希望借由大规模政府支出,使美国经济走出泥潭,再创辉煌。

你可能想到的是当下的美国——新冠疫情使美国遭受74年来最严重衰退,特朗普顶着34%的史上最低支持率离任,新任总统拜登上台不到两个月,就签署1.9万亿的纾困法案,后面还有多个万亿级法案等待通过和执行。

你也可能想到1933年的美国——萧条的经济几乎摧毁这个国家,工业产出下降三分之一,共和党籍总统胡佛黯然离任,民众用鸡蛋和烂水果迎接他的车队,民主党籍总统罗斯福上台,两年间通过三万多项工程,用“以工代赈”的方式重启经济。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押着相同的韵脚。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美国的国运几何?“拜登经济学”是否能像“罗斯福新政”一样,让美国再创辉煌?还是一如历史上所有强国,免不了没落的结局?

自由主义到大政府的转变
领导人名字加上“经济学”,媒体惯用这种方式,来指代某位政治人物实施的经济政策。“某某经济学”,并不是指某个政治人物开创了新的经济学派,而往往指其实施了独特的经济政策,打破该国一贯风格。比如日本的“安倍经济学”(Abenomics),寄希望于“大规模量化宽松、扩大财政、促进民间投资”三支箭,打破日本经济“失落二十年”的沉疴。

这种用法首次出现,还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的“里根经济学”(Reaganomics)。里根通过建立“小政府”,减少开销、降低税收,不搞财富再分配,有钱人虽然会因此更富有,但他们会加大消费和投资,财富由上渗漏而下,最终使各阶层受益。因此也被称为“渗漏理论”(trickle-down theory)。

有趣是的,“拜登经济学”(Bidenomics)最大的特点正是对“里根经济学”的全面反叛。比如,在2022年的预算案中,拜登说,这份预算案反映出“渗漏理论”从来就没有起效过。与里根经济学的“小政府”截然相反,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高级讲师袁志乐认为,“简单概括‘拜登经济学’,就是‘大政府’。”

袁志乐说,纵观拜登的前任,从里根到奥巴马,都被看作新自由主义者,坚信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但拜登上台后,这一点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袁志乐认为,拜登治下的“大政府”在经济规划中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收入再分配;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袁志乐从政策目标的角度解释“拜登经济学”,经济学人智库(EIU)资深分析师麦克·弗兰克(Michael Frank)则直接从钱的角度分析。

弗兰克向BBC中文表示,“拜登经济学”可被描述为,美国国会目前正在辩论的两个超过万亿美元的倡议: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方案和3.5万亿美元的预算决议。再加上拜登上任不久就已签署的用于新冠纾困的1.9万亿美元,总共6.4万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近30%。如果将其看作一个经济体的GDP,将是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大于日本的5万亿和德国的3.8万亿。

“拜登的经济计划并没有很多全新的想法,但容纳这些规划的政治空间却很新颖。”弗兰克解释,直到最近,共和党人都不愿在任何事情上帮助民主党总统,更不用说增加债务的举措。但不少共和党参议员都投票支持了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法案。“因为大多数人都同意,这些钱是美国基础设施早就该进行的投资。”

拜登,“当代罗斯福”?
在拜登的设想中,他那雄心勃勃计划,原本将以一种颇为优雅的方式安排:
第一步,美国救助计划(American Rescue Plan),共1.9万亿美元,旨在救助新冠疫情中的受打击最大的人群,同时支持疫苗和防护服等医疗资源。
第二步,美国工作计划(American Jobs Plan)共2万亿美元,重建全国的基础设施,刺激制造业回流,创造数以百万的新工作。
第三部,美国家庭计划(American Family Plan)共1.8万亿美元,降低医保开支、降低家庭基础开支,为早期儿童保育和大学提供资金。

任何熟悉美国经济史的人,不难发现这种安排背后的相似之处——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的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实际上,拜登对于他和罗斯福的相似,不仅毫不避讳,甚至在鼓励这种联想。他刚上任就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装饰一新,在壁炉上方最中心的位置挂上罗斯福的画像,四周环绕着四幅画像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和汉密尔顿。罗斯福在他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拜登本人也乐于大家将他与罗斯福进行比较。”经济学人智库(EIU)资深分析师麦克·弗兰克向BBC中文表示,两人的相似之处在于挑战的紧迫性,以及必须要有大胆想法来应对。正如罗斯福认识到需要采取广泛、果断的行动来帮助美国摆脱大萧条,拜登计划的规模也强力地回应了疫情的挑战。

至于两人的区别,不同的学者看法相异。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高级讲师袁志乐认为,罗斯福更像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应该增加政府开支,通过刺激需求,将经济拉出萧条。而拜登则认为,除了对经济的短期支持外,还应该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和技术来提高国家长期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弗兰克则认为,罗斯福从根本上改变美国联邦政府的角色,确立了联邦政府在提供国家基础设施和一般福利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持续到今天。而拜登的法案虽然强调联邦政府在新领域的作用,如气候变化和家庭政策,但并不像罗斯福新政那样具有变革性。

前总统奥巴马刚胜选时,就表示自己在看一本讲述罗斯福百日新政的书《决定性时刻》,让这本书声名鹊起。书中阐述罗斯福的“大政府”代表的新型政府角色,持续影响美国近半个世纪,直到80年代里根经济学扭转局面。又过了近半个世纪,危机再临,拜登上位,历史的钟摆回溯到我们熟悉的时刻。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决定性时刻》的作者约翰逊·奥尔特表示,拜登和罗斯福非常相似,宛如一幅对联(couplet),而如果看看这个国家前行的方向,感觉好像命运之轮回转。

美国的命运
受访学者对拜登刺激计划赞誉之处在于,它不仅着眼当下的困境,还着眼于长期的发展。今年3月,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发布评估报告,给美国基础设施评分为“C-”,这一评分意味着总体上处在平庸水平,一些领域有重大缺陷。即便如此,这已达到美国20年来的最高得分。

报告称,在美国有超过4.5万座桥梁处于糟糕的状态,有超过40%的公路都处于“糟糕”或“一般”的状态,超过15%的废水处理系统都已经达到或超过它们的设计容积,数百个水库每天都在出现故障,因公路状态不佳导致的交通阻塞让上班族每年通勤时间平均增加了54个小时。过去这个冬季,德克萨斯州在极端寒冷天气中遭遇长时间大面积停电,使得基础设施问题再次甚嚣尘上。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问题归咎为联邦政府多年来不作为。拜登的计划似乎是对症下药。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高级讲师袁志乐表示,有研究表明,美国的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从道路到宽带,这损害了国家的长期竞争力。而拜登提出了一项大规模的投资计划,以更新国内的公路、铁路、公共交通、水系统、电网和宽带。此外,他还计划使美国的联邦非国防研发支出创下最大增幅,以支持创新和技术发展。袁志乐认为,基础设施和技术进步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发展的两个基本要素。因此,拜登的投资计划对美国经济复苏是必要的。

经济学人智库资深分析师麦克·弗兰克也认为,这些计划无疑将有助于使美国经济更具竞争力,提高生产力和促进增长,这些投资是早该进行的。“而只有当美国的政治不能对美国进行常识性的投资,美国的霸权才会在未来几十年内结束。这些法案中的一项或两项的通过将表明,任何押注于美国衰落的人都需要进行对冲。”正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言,“不要浪费一场危机”。拜登利用眼前的危机,通过超常手段,试图扫清美国长期竞争力发展的障碍。

然而,收益越大,风险越大。如果细看美国债务规模,美国联邦债务在疫情冲击下,去年猛增4.2万亿,总额达到21万亿美元左右。这一数值意义重大:一、美国联邦债务与GDP的比值突破100%;二、这一比率与二战时的历史极值106%相差无几。如果6.4万亿全部实施,债务负担将远超上述极值。

“影响拜登经济政策成功的关键是如何为大规模支出计划提供资金。”袁志乐分析,最理想的情况是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和增长,税收的增加可以支持该计划。然而,如果情况不如人意,不断增加的财政负担和创纪录的高额国债可能会使美国甚至全球经济陷入另一场经济危机。(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